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186项京津冀特色非遗项目汇聚大运河畔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博玉 2020-09-25 17:12:13

新华社石家庄9月25日电(记者王民、冯维健)北京盛锡福皮帽、天津泥人张彩塑、雄安新区安新芦苇画、沧州面花模子雕刻……9月24日,在河北沧州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京津冀非遗项目汇聚于此,以线上线下联展形式集中展示大运河文化盛景,也让非遗文化融入百姓日常生活。

位于沧州中心城区的大运河生态修复展示区,碧水环绕,美景怡人,来自京津冀三地的186个特色非遗项目和精美作品吸引近三千名市民观赏。

中国工艺美术大师、国家级非遗景泰蓝技艺代表性传承人钟连盛,向围在展位前的市民介绍景泰蓝制作技艺。这一技艺传承600多年,逐步从“高高在上”走入民间,钟连盛是积极推动者。“让非遗融入社会,让更多人‘见人、见物、见生活’,更有利于非遗文化的传播和成长。”钟连盛表示,他希望这样面向群众的非遗联展经常举行。

这次联展由京津冀三地文化和旅游部门及沧州市政府主办,包括线上和线下两种展示方式。线下活动包括融入生活展区、传习体验展区、非遗美食品鉴展区、非遗题材摄影作品展区、非遗大舞台等内容。古城沧州独具特色的黄骅麒麟舞、沧县狮舞、任丘大鼓等非遗项目粉墨登场,精彩表演带给观众沉浸式体验。

除了线下展示,线上活动推出“大运河上品非遗”云上专题,全方位展示大运河和京津冀非遗文化。网上开设直播现场、直播带货、直播寻访、云上展览等栏目。

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副局长庞微表示,非物质文化遗产源于人们生产生活的实践,进一步激发非遗实践活力,推进非遗融入当代社会生活是非遗保护的重要任务。这次联展共持续三天,它的举办有利于丰富大运河文化,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展现千年运河的历史文脉,推进京津冀文化旅游协同发展。

相关推荐
一季度成绩单出炉 内蒙古继续成为全国投资热土

据内蒙古自治区商务厅消息,今年一季度,内蒙古引进国内到位资金830.4亿元,同比增长37.7%,高于固定资产投资17.7个百分点,实现招商引资首季“开门红”。

京津冀协同发展新十年 天津迎来哪些经济发展新机遇

京津冀协同发展步入新十年,2月26日,天津市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领导小组扩大会议召开,总结2024年成效并部署2025年重点任务。结合会议精神,聚焦“新十年”天津经济发展的新机遇。

云南丽江:文化创意传承为暑期旅游市场注入新活力

随着暑期旅游旺季到来,丽江古城、玉龙雪山、白沙古镇、泸沽湖等景区再现人从众模式。各地游客纷至沓来,在湖光山色中沉浸式体验丽江的慢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