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揭牌

来源:光明日报客户端 责任编辑:何宇 2020-09-30 14:32:32

9月27日上午,中央财经大学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简称“研究院”)在广州市黄埔区正式揭牌成立。研究院由中央财经大学与广州市人民政府、广州开发区管委会、黄埔区合作共建,以服务广州市、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发展及国家“一带一路”为宗旨,以经济管理领域理论研究、政策咨询、高端人才培养和金融科技产业孵化为重点,“产学研”一体化的国际化、开放式创新平台。

中央财经大学党委书记、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理事长何秀超,广州市委常委、黄埔区委书记、广州开发区党工委书记、管委会主任周亚伟,广州市副市长林道平等校地有关领导共同为粤港澳大湾区(黄埔)研究院揭牌。揭牌仪式前,研究院举办了第一届理事会第一次会议,与会领导和理事共话研究院发展,共谋大湾区未来。

据介绍,研究院将组织学校教师根据研究院的定位设置研究机构,并分批入驻研究院。首批入驻的研究机构有金融研究中心、财税研究中心、绿色金融研究中心、智能财务研究中心、数字经济研究中心、开放型经济发展研究中心等六大研究中心。

为什么结缘黄埔?何秀超表示,广东省作为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是全国经济发展的排头兵,而广州开发区、黄埔区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湾顶明珠”,是广州国际科技创新枢纽核心区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在推进研究院成立的校地合作过程中更体验到了“黄埔速度”。中央财经大学作为我国经济学、管理学学科领域的重要科研创新基地,为国家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培养了14万余名各级各类高素质人才,被誉为“财经黄埔”。研究院的成立意味着“财经黄埔”进驻“黄埔”,这是中财大服务国家战略需求和粤港澳大湾区、服务广州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走出去”的第一步。

林道平表示,研究院要以更高站位、更大格局深度对接湾区总体需求,着力在经济领域的理论、政策和业务方面深耕细作,早出成果、快出成果。同时,对接需求,汇聚国内外优秀人才,大力推进大湾区发展急需的人才培养,深度支撑和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创新驱动发展。

记者了解到,研究院将充分整合学校资源,发挥学校学科独特优势,依托六大研究中心,围绕粤港澳大湾区的金融、贸易、税收、法律协调机制进行研究;对粤港澳大湾区财税体制和金融服务创新研究等领域开展战略和储备性经济理论和政策研究,为经济改革发展服务。同时,围绕国家、地方金融和经济改革创新中的重大理论、实践问题,研究院重点组织集中攻关,力争每年都能产生标志性研究成果;跟踪国家及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发展中的热点、重点和难点问题,做好政策应用研究,为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各级政府决策持续提供参考;进一步加强与各级政府合作,承担并做好各级政府委托的决策咨询报告、专项规划及应急课题的研究工作。

据悉,其研究成果将编撰内部咨询报告,发布有关指数,出版发展报告,并与广州市政府或其他单位密切合作,定期举办高端财经论坛,提升大湾区的影响力。

研究院方面表示,研究院将采用以“项目带学生”的模式,开展产教融合、跨学科、复合式的专业硕士研究生培养,承接相关研究方向的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实习实训、创新创业教育;研究院开设金融硕士(金融科技)、会计硕士(智能财务)等全日制硕士项目以及工商管理硕士(MBA)等非全日制硕士项目,2021年首次招收200余名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同时开设高级管理人员培训项目(EDP)等非学历学位教学项目,大力吸引、汇聚、培养高端人才,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提供人力资源和智力支持,推动大湾区的发展。

下一步,研究院计划建立科技成果转化投融资服务平台,引导国内外知名投融资机构入驻科技园、金融科技产业园,吸引和培育各类金融科技企业入园孵化,助力广州市高科技企业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和产业化。搭建财经中介服务平台,为园区企业提供企业成长、管理咨询、财务会计服务、税务服务、投融资顾问、财经法律等方面的服务。

相关推荐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开通

这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巴西桑塔纳港的海上新通道,不仅将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更成为中巴深化贸易互补、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纽带。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通外联”提速“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今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成为重要支撑,折射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车辆跨境货物启运

3月31日,深圳企业华鹏飞股份有限公司一辆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的自有国际公路运输(TIR)系统货车从深圳启程,开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采用本地企业自有TIR车辆开展跨境货运,标志着大湾区与中亚地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