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10下午,由安徽省文艺评论家协会、《清明》杂志社、安徽省作协散文专业委员会主办,肥东县文联承办的王业芬散文集《我周围的世界》作品研讨会在肥东县举行,展现肥东县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态势,助力“中华诗词之乡”创建。原安徽省文联主席、安徽省作协主席季宇,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方维保,安徽文艺理论研究室主任、省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史培刚,《清明》杂志执行副总编赵宏兴,安徽省作协秘书长、《诗歌月刊》总编李云,安徽省作协副主席、《安徽文学》总编李国彬,《传奇传记文学选刊》《艺术界》总编王浙英等近30位作家老师出席了会议。
肥东县文联主席张业建致欢迎词,肥东县委常委、县委办公室主任张道德发表讲话。张道德指出,肥东县素有“吴楚要冲 包公故里”的美誉,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俊彦辈出,文风兴盛。包公文化、淮军文化、分水岭文化以及红色文化等地方特色文化交相辉映,名人杰出,拥有“中国散文之乡”“安徽诗歌之乡”“安徽文学先进县”“安徽省民间艺术之乡”“安徽省庐剧之乡”“安徽诗词之乡”以及“中国诗歌小镇等荣誉”等荣誉。经济社会发展稳居全省县级第一方阵,2019年安徽县域综合竞争力排名全省第一,拥有综合实力、全国投资潜力、综合竞争力、全国科技创新力、工业发展活力5个全国百强县称号,成为肥东文学事业繁荣发展的沃土。勤劳致富、才思敏捷的肥东人乐意用文学的笔触书写、抒发对家乡的热爱,创作了无数的文学精品,王业芬的散文集《我周围的世界》便是这其中的一部。
王业芬是肥东县文联副主席、秘书长,中国散文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协会员,基层文艺工作者,散文集《我周围的世界》精选了作者从2005年至2018年间创作的50篇散文作品,分为故土难离、亲情难舍、脚步难却、点滴难忘四辑,细致地刻画了家乡的地理、风俗、风土、人情、美景、历史、人物,以艺术的方式展现新时代的肥东面貌及肥东人民勤劳、勇敢、朴实、善良的精神品质。研讨会上,作家老师畅所欲言,对该部作品给与了高度的评价和中肯的建议。
李国彬表示,该作品文风朴实坚硬,语言流畅适度,体现了散文的纯真之美。
“朴实中看到真诚、真意和真情,作品中饱含悲悯的情怀,流露出关怀、关心和关切,闪烁着童真、童趣和童稚,文本中体现细致、细腻和细微,唱了一曲对家乡巨变、亲情、友情、爱情的颂歌,对远去的农业文明的挽歌,对时代变迁中个体人的抒情歌。”李云点评道,“内容上能更多地关照当下,突出时代性,语言上要多元化,多层次,让文章呈现出斑斓之色,作品将会更加成功。”
洪放表示,作者采用历史的小故事接入当下的人情世故,体现了一个学历史的作家优势,属于典型的现实主义作品。季宇指出,该作品来源于生活,真诚实感,文字朴实、写人状物生动,给人以向上的力量。字里行间充满对家乡的一草一木的感情和眷恋,以小见大,文字清新、朴实接地气,渗透出温馨、和谐之美。
何冰凌表示,“品读作品就是一个纸上还乡的过程,故乡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本书的落脚点就是江淮分水岭,分析奥秘、野史、展现给读者的是乡村现实主义的图景和乡村文化的记忆,有辨识度。”
肥东县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许泽夫指出,肥东县是一个文学的热土,得益于拥有一批勤奋创作的文学爱好者,关心支持肥东文化事业发展的专家老师,更得益于肥东县对文化事业的重视,该县连续8年举办《中华经典诵读》活动,连续5年举办520爱情隧道诗会,让经典进万家,让诗歌润心灵,不断擦亮肥东县一张张闪亮的文学名片,推动文化事业发展不断迈向新的阶段,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营造出浓厚的文化氛围。(彭红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