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富庆亮在大以古社区召开“党建+志愿者”联席会议
“我姓‘富’,也许带领大以古社区的村民们脱贫致富就是我的‘使命’吧”富庆亮笑着回忆说,“我是2016年来到云南省文山州文山市大以古社区担任党委第一书记的,也是那年哈电集团党委选派的扶贫干部之一。”
从企业来到农村,从央企到基层扶贫第一书记,身份的突然转变让富庆亮感到既紧张又兴奋。挂职前,他就一直思考“如何发挥好第一书记的作用”“如何帮助贫困地区找到自我发展路径”“如何落实中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
2016年9月的一天,富庆亮一路乘飞机、换火车、坐汽车,辗转数千公里,跨越多个省市,终于来到了文山市大以古社区。“尽管在出发前做足了准备,但是进村后我才发现,农村党建工作、党组织、党员有着其自身特点,与企业有着很大不同。”
社区各党支部的党建工作不够规范,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如何有效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一直困扰着富庆亮。为团结带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贯彻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落实党的任务工作支撑,那段时间里,富庆亮频繁地深入到各党支部,与支部书记、党员们“款款白”(当地习语:拉拉家常),耐心细致地调研,同时也是做大家的思想工作。一趟不行就来两趟、三趟……在不断地摸索中,富庆亮和大家共同努力,通过“定日子”落实“三会一课”制度,通过“抓头羊”让各支部书记带好“头”,通过“划片区”让党委委员抓落实,通过“定考核”增强大家的工作积极性,逐渐把社区的党建工作“捋顺了”“做实了”。
从那之后,村里的党员们慢慢变得非常支持支部活动。但是,农村基层党建需要不断创新,以创新解决脱贫致富问题。“所以,我倡议大以古社区党委组织开展‘党支部+贫困户’‘党建+志愿者’等精准扶贫活动。”在这些活动中,大以古社区党委以及各党支部共结对帮扶17户建档立卡户,开展就近危房改造工作,为建档立卡户提供资金7万元,协调无偿水泥20吨,党员提供义务劳动50余人次。针对所属8个党支部实际,确定了相应的帮扶对象,并提供了不同形式的帮扶。组织开展了以“强党建、促脱贫、惠群众”的主题活动,截至2017年6月末,社区党委8个党支部累计献工400余人次,为500多亩土地疏通了灌溉水源,平整道路2.5公里,打扫居民小组卫生4次等。
两年来,富庆亮从加强基层党建入手,不断深入思考、多方面借鉴好经验好做法,可以说,在夯基与创新中,为打开社区脱贫之门找到了“新钥匙”。
两年的时间一晃而过,回到哈尔滨的富庆亮,工作和生活都恢复如常,但他心里始终记挂着村里的那些人、那些事,“我还记得,七十五岁的殷奶奶住进新建砖房的那天,她笑得开心,我看着踏实”“还记得,我和社区的党员群众一起50多人,用了四五天把盘龙大沟清理好了,解决了者白仰村100多亩土地和七花社区气生果村300多亩土地的灌溉问题”……富庆亮的回忆中含着对文山浓浓的情谊以及对未来不尽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