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聚焦产地初加工 促产业提质增效——2020年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推进大会在丹寨举行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韦郁莹 2020-10-29 20:07:48

新华财经贵阳10月29日电  10月29日,以“聚焦产地初加工,促产业提质增效”为主题的2020年贵州省中药材产业推进大会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丹寨县万达小镇民族会议中心召开。

会上,贵州省人民政府副省长、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领导小组组长王世杰,农业农村部种植业管理司副司长朱恩林,贵州省农业农村厅副厅长级干部、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发展工作专班班长向青云,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副厅长汪家强出席会议并讲话。

王世杰强调,要着力布局一批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培育一批产地初加工经营主体,加强标准化产地初加工体系建设,强化产地初加工技术服务能力,破解产地初加工资金难题。同时,在产地初加工建设工作上,省市县三级要统筹协调,做到一以贯之、整体推进、三级联动。力争到2021年底,在全省中药材总体种植规模保持现状的基础上,产地初加工能力达到60万吨以上,通过标准化产地初加工实现增值40亿元以上,提升中药材总产值20%。

朱恩林指出,近年来,贵州充分发挥当地资源环境优势,把中药材产业作为推进农村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的重大措施来抓,希望贵州省抢抓机遇,顺势而上。以标准化生产,品质提升和品牌培育为突破口,强化产销衔接和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加快打造布局合理、特色鲜明、品质优良、市场稳固的道地药材发展新格局,尽快把贵州省中药材产业做大,企业做强,品牌做亮,为中医药绿色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作出更大贡献。

向青云表示,今年以来,贵州省着力强化中药材产业结构调整、技术服务、产地初加工能力提升、药食同源、金融创新、产销对接、产业扶贫带动等方面工作,推动中药材产业不断发展壮大。截至今年9月底,全省中药材种植面积665.75万亩、产量90.99万吨、产值107.9亿元,同比分别增长8.23%、52.3%、47.04%。在产地初加工能力提升方面,省中药材专班印发《贵州省农村产业革命中药材产业产地初加工能力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1年)》,针对中药材清洗、干燥、蒸煮、分级等产地初加工环节配套设施设备,启动一批贵州省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建设项目,逐步提升产地初加工水平,提高中药材产品附加值。

“随着科技的进步,中药材加工在中医药产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其产品附加值占到产业链条的80%以上。”汪家强谈到,贵州省建立完善中药材加工工作推进机制,着力加强工作统筹、加快企业培育、加速项目建设,着力提高贵州中药材产业品牌影响力、企业综合竞争力和产品市场占有率,全省中医药产业运行稳步复苏。

据了解,贵州省将继续提升中药材初加工能力,抢抓采收时节,在全省聚焦天麻、石斛、太子参等8个重点单品及淫羊藿、艾纳香、党参等地方特色道地单品核心产区,重点建设20个左右中药材产地初加工示范基地,推动全省中药材产业提质增效。(分析师韦郁莹)

相关推荐
甘肃“药食兼用”中药材畅销海外

随着健康理念日益普及,具有“药食兼用”功效的甘肃中药材近年持续走俏海外市场。继去年甘肃中药材对外贸易出口值增长逾五成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该省中药材出口值同比增长逾两成。

首批老挝中药材从中老边境勐康口岸入境 为云南普洱市对外开放带来新契机

2月19日,一批来自老挝的中药材经中老边境勐康口岸进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这是该口岸首次通关中药材,也标志着普洱市开辟出老挝药材进口的新通道。

磨憨铁路口岸首票进口中药材顺利通关

近日,一列载有15吨老挝产中药材鸡血藤的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经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现场检疫监管合格后从磨憨铁路口岸顺利通关,这是磨憨铁路口岸进口的首票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