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专家建议哈萨克斯坦煤电产业引进新技术

来源:哈萨克国际通讯社 责任编辑:博玉 2020-11-16 10:58:52

据国际绿色技术与投资项目中心(ICZTIP)新闻处消息,在该中心举行的第二届绿色经济和向最佳可用技术(简称BAT)原则过渡国际会议上,WECOOP环境保护和欧盟环境立法专家弗拉迪斯拉夫·比兹克谈到了欧洲大型供热厂实施BAT的经验,并表示,哈萨克斯坦可以将引进最佳可用技术(BAT)与电厂整体改造联系起来。

比兹克的建议建立在一些欧盟成员国的经验基础上,这些国家已经通过引进BAT和改造发电厂实现了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整体能源效率。

他指出,尽管全球都在向低碳和可再生能源发展,但欧洲仍在运行大型燃煤热电厂。以煤炭在能源平衡中所占份额计算,排名前五的国家包括德国、波兰、捷克、荷兰和英国。欧洲最大的燃煤发电厂有波兰的贝尔查托(5102兆瓦)和科泽尼斯(4016兆瓦),以及德国的纽拉特(4200兆瓦)、尼德罗森(3400兆瓦)和扬斯瓦尔德(3000兆瓦)。由于使用了现有的最佳技术,所有这些机构都在环境保持方面取得了重大改善,由于采用了最先进的技术,所有这些技术均在环境性能方面取得了显着改善,并且如今已成功与使用环保气体和可再生能源的“相关”电力设施竞争。因为BAT和厂区改造,欧盟的粉尘排放量减少了84%,二氧化硫减少了86%,氮氧化物减少了57%,二氧化碳减少了31%。

据比兹克介绍,最近在德国建立了燃煤电厂Lunen装机容量750 MW和14亿欧元的投资(2013年),净效率超过45%,投资1.5亿欧元(2020年)——完全符合要求。

他还以捷克共和国为例,该国在1993-1998年期间,由于实施BAT第一阶段和电力设施现代化改造,二氧化硫和粉尘排放减少了90%,氮氧化物排放减少了50%。总投资36.3亿美元,各项措施的效果超出预期。

这位专家说,在哈萨克斯坦最大的电力设施引入BAT也可以成为现代化改造计划的一部分。

相关推荐
砥砺奋进七十载 天山南北谱华章丨从新疆霍尔果斯口岸“摆渡人”看中国汽车“西行记”

在新疆霍尔果斯公路口岸,出境车辆络绎不绝地从这里驶向中亚和欧洲,一派繁忙景象。距离口岸不远处的连霍高速公路边,随处可见一排排停放得整整齐齐的崭新车辆。这批等待出关的车辆中,有不少将以“自驾出口”方式运送到哈萨克斯坦境内,这些驾驶出口车辆的司机被称为国门“摆渡人”。

记者手记丨中亚出租车司机眼里的中国

在中亚国家,记者工作或出差期间经常需要“打的”,而同出租车司机聊天,为记者观察当地社会提供了一个重要窗口,同时也得以管窥当地人对中国、中国制造乃至“中国智造”的看法。

哈萨克斯坦总统宣布全面推动国家数字化建设

哈萨克斯坦总统托卡耶夫9月8日宣布将设立人工智能和数字发展部,建立完整的数字资产生态系统,计划三年内将哈萨克斯坦建设成全面数字化国家。他同时表示,共建“一带一路”助力哈萨克斯坦巩固欧亚大陆重要陆桥地位。哈政府下一步将推进交通运输领域的数字化转型和现代物流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