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城市因文明而美丽——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综述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阮步影 2020-11-24 15:00:54

2020年11月20日,在北京召开的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上,安徽宿州市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实现“首创首成”目标。

宿州三角洲公园一瞥(记者 董虎 摄)

上下同欲者胜!2018年以来,宿州市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抓手,牢固树立“创建为民、创建靠民、创建惠民”理念,大力推进精神文明建设,干部群众一起干,硬件软件一起抓,短板弱项一起补,掀起了市区联动、全民参与的创建热潮,城区面貌华丽蝶变,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精细化管理水平、市民素质显著提升,市民对创建工作的满意率连续两年全国靠前、全省第一,实现了从开门红到首创首成的完美收官,开启了宿州市城市文明建设的新征程。

下决心,明思路,坚定创建信心

摆上突出位置。面对建市晚、底子薄、基础弱的创建现实,宿州市委、市政府坚定不移把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作为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提升城市形象的综合平台和重要抓手,毅然作出了农村抓脱贫攻坚、城区抓文明创建“两线作战”决策部署,号召全市上下知重负重、攻坚克难,力争“一年顺利过关、两年巩固提升、三年首创成功”。

加强组织领导。组建指挥部,成立了以市委书记任政委、市长任指挥,16名市级领导任副指挥的高规格创建指挥部,市委副书记兼任创建办主任,统筹调度部署创建各项工作。制发系列文件,印发《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实施意见(2018—2020年)》《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包保工作方案》等系列文件,分年度出台《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方案》,明确创建“路线图”“施工图”。健全考核机制,把文明城市创建工作纳入全市年度综合考核的重要内容,单列考核分值5分以上,形成鲜明导向;出台《宿州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考核评比办法(试行)》,对社区、街道实行月排序、季测评、年总评,严格落实奖惩。

谋定工作思路。在深入调研谋划的基础上,市委市政府结合宿州实际,提出“1+2+N”创建工作总思路【“1”即严格对标测评体系这一根本,“2”即持续抓好网上资料申报和群众满意率工作,“N”即以N项系列专项行动为抓手】。其中,把城市能级提升、犬类规范管理、生活小区物业管理提升等N项系列专项行动作为全市创建工作的“重头戏”和主抓手,全力以赴补短板、强弱项、创亮点。

勤调度,强保障,掀起创建热潮

精准调度督查。领导示范带头。坚持把创建作为“一把手”工程,每年召开市文明委全体扩大会议,安排部署文明创建工作。建立市级领导包保社区制度,指导、帮助、督促社区对标找差、补短补缺。市委市政府主要负责同志亲临一线、靠前指挥,实地调研督促指导,现场办公解决问题,推动了一大批重难点问题破题解决。坚持周调度制度。聚焦群众需求和“32+”系列专项行动,市创建指挥部坚持周调度制度,强化现场调度、专项调度,重点问题重点抓,反复问题反复抓,钉子问题盯着抓。2018年5月至今,市创建指挥部共召开周调度会74次、现场调度会170次、专项协调会35次,解决各类涉创重难点问题千余个。强化常态督查。针对基础建设、环境卫生、秩序管理、文明行为等群众关注关心的问题,坚持日督查不放松,城乡督查全覆盖,并及时跟踪问效。创新实施“一单三交”制度(即交办至责任单位,其主要负责同志和分管负责同志;交办至属地;交办至相关包保单位),定期督查、通报、提醒。近三年来,共下发各类督办单7万余件,点上具体问题得到有效整改。

网格包保共建。建立“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创建办协调指导、部门狠抓落实、社会广泛参与”的包保共建机制,健全包保单位网格化包保具体街巷、小区、楼道制度。市直各单位严格落实包保周报制度,充分发挥协调、督促、共建责任,从人力、物力、财力上支持、参与所包保社区各类创建活动;常态开展入户随访、问题反馈等工作,及时将所包保社区存在的本级层面上不能解决的问题报市创建办统筹调度。目前,市直各单位自行协调解决问题1800余个。

强化要素保障。强化队伍建设,坚持在创建一线发现、锻炼干部,建立干部文明创建工作档案,并作为选拔任用的重要依据。建立市、区、街道、社区四级创建体系,明确责任到人。市直各单位成立文明办,明确工作专班,确定创建工作联络员。在市文明办人员基础上,市委组织部又在全市后备干部和中长期培养对象中抽调20人充实到市创建办。加强学习培训。聘请创建专家来宿挂职、全程指导,每年定期组织创建一线人员开展专业培训,分批次组织人员学习考察蚌埠、金华、十堰、济南等地文明创建工作,全面提升业务能力。加大资金投入。把有限财力向创建倾斜,持续加大资金投入。在文明创建期间,市委市政府充分授权市创建指挥部,加快资金拨付,最大限度保障创建投入、把资金花在“刀刃”上。

补短板,提品质,释放创建红利

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提升城市能级,累计改造提升老旧小区194个、背街小巷571条,完成7个菜市场提档升级,新改建投入使用公厕138个,提升建设街头游园30余个、共210万平方米。完善公共设施,完成城市主干道“白改黑”23条,补植各类绿化苗木500余万株;新建、改造交通信号灯300余组,安装隔离栏20万余米,新增和复划机动车停车位3.2万个、非机动车停车线5.4万米,新改建公交站台498个,建成公共停车场3个、在建6个。补齐短板弱项,一体推进乡镇创建,完成6个近郊乡镇基础设施改造提升;改造城区出入口8个;完成主城区路名牌规范设置,安装各类路名牌、楼栋牌5.7万块;增设“微型消防站”1800余个,设置小区充电桩3954多座,居民生活便利度、幸福度显著提升。

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明显提升。开展单位“五化”,围绕“五化”(净化、绿化、亮化、序化、美化)要求,各机关企事业单位集中开展环境综合整治,埇桥区、各园区积极跟进、同步实施。主城区机关、企事业单位综合环境改善明显,工作效能不断提升。整治市容秩序,坚持疏堵结合、综合治理相结合,疏导取缔占道经营、骑路市场1.4万处,结合实际设置临时经营点,营造文明有序市容环境。文明规范出行,启动27处交通路口行人闯红灯人脸识别设备;建成机动车不礼让斑马线抓拍系统11处,查处、曝光不礼让斑马线违法行为9000余起。

难点问题有效破解。在小区物业管理方面,强化对自管小区、“三无”小区对标整治力度,整体完成主城区“三供一业”移交;“红色物业”入驻无物业小区325个,小区居民获得感普遍增强。在生活垃圾分类方面,在部分小区、学校、道路开展最新标准垃圾分类试点,同步推进分类收集、分类运输,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在犬类规范管理方面,出台《宿州市城市养犬管理办法》,市犬只临时收容中心和犬只管理智能化信息系统投入使用;持续开展流浪犬、无主犬收容和犬只登记上牌工作,登记上牌犬只20580只,收容犬只5393只,处罚不文明养犬行为2232起,市民文明养犬意识得到有效提升。

特色亮点不断彰显。“礼让斑马线、文明伴我行”活动成效明显,公交系统“5321”礼让行为被省文明办、省交通厅宣传推广。发布宿州城市创建标识及“心灵归宿、幸福之州”城市宣传标语,设计一批彰显宿州特色的公益宣传作品,打造宿州创城名片。深入推进19项诚信缺失突出问题集中治理行动,城市信用工作稳居全国第一方阵。

抓宣传,重引导,汇聚创建合力

深入群众听民意。市级包保领导、市直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多次深入包保片区,召开党员代表、群众代表座谈会,听取意见建议并逐一反馈。设立文明创建建议箱、专用举报电话,整合市长热线、城管热线等,充分吸收群众意见建议。坚持报台网联动,在市级主要媒体重要版面、时段持续报道创建工作情况,开设“不文明行为曝光台”“创建大家谈”等专题专栏,开展“治理不文明行为,我们邀你一起来行动”有奖抓拍等活动,广泛引导群众参与监督。

强化宣传润民心。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出台《宿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颁布并广泛宣传《宿州文明20条》《宿州市市民文明公约》。先后印发《文明市民倡议书》《垃圾分类倡议书》《文明养犬倡议书》等各类宣传手册近200万份,打造10个公益宣传主题广场和公园,街道社区、主次干道、交通场站等均按照要求设置公益广告。同步加大各类媒体公益宣传,精心制作“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我的家乡我代言”等微视频10余部,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志愿活动聚民力。依托各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和学雷锋志愿服务站点等平台,围绕“3·5”学雷锋日、“12·5”国际志愿者日和“我们的节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各级各类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常态开展“我爱我家”、文明创建市民巡访、文明交通劝导、菜市场文明劝导等志愿服务活动3000余场次,涌现全国“四个100”典型3例、省级志愿服务优秀典型18例、市级165例。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先后组织5600支志愿服务队伍、20余万名志愿者参与疫情防控。创建形成的街道社区统筹、党员干部参与的包保制度,在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中发挥重要作用。

典型引领育民风。积极选树道德模范、身边好人,涌现出全国、省级道德模范(含提名奖)7人,评选第四届宿州市道德模范(含提名奖)32人、宿州市道德模范特别奖14人;荣登中国好人榜18人,荣登安徽好人榜73人;通过专题展览、基层宣讲、故事汇巡演,广泛宣传模范先进事迹,弘扬模范高尚品格。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不断健全完善社会、学校、家庭“三位一体”德育网络,全力打造未成年人健康成长的社会文化环境,1人当选安徽省“新时代好少年”,60人当选宿州市“新时代好少年”(含提名),21所学校获评安徽省文明校园,推报第二届全国文明校园1所。

讲文明,树新风,突出创建引领

强化宣传教育。发布疫情防控“宿州10条”;向市民广泛发出《使用公筷公勺“筷”来接力》等系列倡议,免费发放宿州特色公筷公勺5万套,三星级以上宾馆饭店和150余家餐馆、机关食堂带头践行“一菜一公筷,一汤一公勺”,打造公筷公勺示范点;创作“众志成城”“文明健康 有你有我”等系列主题公益广告50余件,实现社区小区、交通场站等10余类公共场所宣传全覆盖;在交通场站、医院等公共场所,设置“保持一米线距离”提示牌(标识),大力倡导文明健康、绿色环保的生活方式。

深化爱卫运动。在“五大创建”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聚焦农贸市场、交通场站、公厕等重点场所,常态开展垃圾清理、病毒消杀、秩序整治等综合治理,扎实开展城乡接合部环境卫生综合整治;发动广大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积极参与爱国卫生运动,协助做好疫情疾病防控、环境卫生治理、健康知识宣传、心理疏导干预等工作。

开展专项行动。开展“讲文明、讲卫生、讲科学”新时代文明实践行动,大力开展健康科普宣传、文明行为养成等7项专项行动;开展制止餐饮浪费行为专项行动,将制止餐饮浪费纳入“五大创建”考评体系和文明创建负面清单,坚持正面宣传和负面曝光相结合,在餐饮服务单位,党政机关、学校等企事业单位食堂,大力推行适度点餐取餐、剩后打包。

抓常态,促长效,迈向新的征程

文明创建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被中央文明委授予第六届“全国文明城市”,是宿州文明创建新的起点。下一步,宿州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工作导向,按照“1+2+N”创建工作总思路,在周期创建基础上抓好长期建设,持续巩固扩大创建成果,不断提升城市品质,切实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常态长效抓创建。继续发扬实干作风、工作韧劲,做到标准不降、力度不减、队伍不散、氛围不松。持续用好“统一领导、常态调度、包保联动”等有效经验和做法,激发群众创建热情,畅通群众投诉渠道,不断健全完善常态长效机制,制度化、规范化推动创建工作。

聚焦难点抓创建。围绕群众新需求,调整充实“32+”项专项行动,持续攻坚生活小区物业管理、停车场建设、自由市场管理、线缆整治及管线下地、城市亮化、志愿服务等6项重点任务,推动“三老”问题(老地方、老问题、老解决不了)、克服“三薄”现象(薄弱时段、薄弱地点、薄弱环节)有效解决。健全网上资料申报“两个清单一个机制”,完善事前提醒督促、事中督办通报制度,督促相关单位及时规范开展活动,确保上传资料内容充实、数据精准、真实明晰。

提升品质抓创建。从小处着眼,微处着手,下足“绣花功夫”,打造城市创建文化,提高市民文明素质,进一步提升城市能级和城市精细化管理水平。加大以城带乡、城乡统筹力度,推动公共服务设施向农村延伸、公共服务产品向农村覆盖、城市现代文明向农村辐射,助推全域文明、全体文明、全程文明,努力实现“创建文明城市”向“建设城市文明”的跃升,迈向城市文明建设新征程。(陈成光)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预制菜亮相国家级展会

4月12日至14日,第八届中国国际食品及配料博览会和第二届中国国际预制菜产业博览会在广东东莞举办。安徽宿州埇桥区企业携带精心研发的预制菜产品组团亮相,让广大食客和采购商们品尝埇桥美食。

安徽宿州埇桥区:为企纾困解难题 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

今年以来,安徽宿州市埇桥区坚持围绕一条主线,实施五大行动,瞄准企业的痛点、堵点、难点,以“1对1”“保姆式”和“管家式”服务,帮助企业解决各类难题,为企业生产经营保驾护航。

安徽宿州埇桥区开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专项培训

近日,安徽宿州市埇桥区经信局开展“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专项培训”,围绕“新质生产力”的概念和核心要素,从四个方面对30多家企业负责人及相关专业人员展开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