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生态环境部印发方案 提升公众环境与健康素养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博玉 2020-11-27 10:12:02

生态环境部日前印发了《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和《居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提升行动方案(2020—2022年)》(以下简称《行动方案》)。11月23日,中国环境科学学会环境损害鉴定评估中心主任朱忠军在接受科技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发现,百人中不到13人具备环境与健康素养,亟须采取行动提升公众素养。

环境与健康素养,是指居民获取并理解环境与健康基本知识,同时运用这些知识对常见的环境与健康问题做出正确判断,树立科学观念并具备采取行动保护环境、维护自身健康的能力。

生态环境部组织完成的“首次中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调查”显示,2018年我国居民环境与健康素养的总体水平为12.5%,相当于平均每100个15—69岁的人中,还不到13人具备基本的环境与健康素养。朱忠军说,调查对象对风险、暴露等有关基础科学知识的正确回答率较低。“风险不可怕,关键是如何理解和防范风险。如果公众普遍掌握了有助于正确判断环境与健康问题的基础科学知识,有利于澄清并避免谣言传播、化解邻避效应等。”

中国环境科学学会工作人员陈昱介绍,《中国公民生态环境与健康素养》设置了30个条目,包含“基本理念”7条,强调正确认知、科学理解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突出预防理念和责任意识;还有13条公民应了解的“基本知识”,涵盖空气、水、土壤、海洋、生物多样性、气候变化、辐射、噪声多个方面;另外有10条公民应执行基本行为和应掌握的技能,包含绿色健康生活方式和行为,以及相关信息获取、理解、运用及应急、监督、维权等技能。

为提升公众素养、实现绿色健康生活方式,朱忠军说,《行动方案》提出了“建立素养提升工作体系”“加强素养科普能力建设”“传播普及知识、行为和技能”“开展生态环境健康风险沟通”“大力提升农村居民素养”“关注提升青少年素养”“建立监测评估系统”7项行动。目前已印发给全国生态环境系统进行组织实施。

相关推荐
“一带一路”低碳服务伙伴关系在广州南沙发起

12月8日,在中国生态环境部指导下,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携手海内外多家机构在广州南沙共同发起“一带一路”低碳服务伙伴关系,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绿色低碳发展,助力全球气候治理。

短视频大赛作品展播 向世界讲述“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故事

11月15日,2024年第三届“一带一路”绿色发展故事短视频大赛展播会在“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举行。

第十二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在COP29中国角举行

11月15日,第十二届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高级别论坛在《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二十九次缔约方大会中国角成功举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