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今年庆祝50周年 新加坡中国商会桥梁角色与日俱进

来源:联合早报 责任编辑:何宇 2020-12-01 09:36:27

联合早报11月30日报道:新加坡中国商会今年庆祝50周年,早在新加坡与中国建交之前,它已是新中两地经贸活动的桥梁。

从早期的协助两地商品进出口,到新中建交后的投资设厂,到现在配合“一带一路”倡议,引介中企放眼海外,新加坡中国商会都扮演积极角色。

商会成立于1970年,前称“新加坡中国商品进出口商会”,目前有约500家企业会员。谈到商会成立原因,永久名誉会长陈蒙志告诉《联合早报》:“上世纪70年代中国货轮不能停靠新加坡码头,只能在岸外卸货,货物由新加坡驳船运送到新加坡港口。当时一批经营中国商品的新加坡商人,为了和驳船协会沟通博弈及争取权益,成立了一个非正式小组。”小组一方面合力解决经营中遭遇的种种问题,一方面成功争取到中国货轮在新加坡港口停靠,以此降低运营成本。

随着时代的改变,新中两国政府的相关政策和对双边贸易态度不断调整。商会总务组主任黄争良说:“中国改革开放前是计划型经济,社会资源由政府负责,各类商品在新加坡有指定代理,由新加坡代理向中国相关机构订货。改革开放后中国企业可以直接和新加坡商家对接,市场一时变得很混乱。”

1983年商会组织第一个访华代表团,26名代表到广州、上海、北京等地与中国政府部门代表组织第一次正式见面沟通,全程由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接待。代表团带去一份集合新加坡商人心血的白皮书,阐述中国改革开放和对外贸易,对经营中国商品的新加坡商家可能产生的影响和冲击。当中不少建议获中国政府接纳,为后来新中贸易方式作出贡献。

协助商家申请中国签证

新加坡人和中国做生意的模式一直在改变,之前多是进口中国商品,后来作为投资者进驻中国设厂。

1990年新中建交后,商会积极推动新中之间的经贸投资、文化交流等活动。1993年,“新加坡中国商品进出口商会”更名为“新加坡中国商会”。

商会会长胡进胜说:“商会一直是中国政府及民间认可的组织,与中国各省市地区的政府商务、文化机构皆有联系。新中建交初期,新加坡商人去中国须申请多次往返中国的签证,当时商会承担了协助新加坡商家申请中国签证的责任和义务,企业会员可拿着商会的介绍信去申请。”

商会每年也积极组团参与中国进出口商品交易会,并到中国各地与各省市地方领导及企业交流。与此同时,商会也大量接待来访的中国政府及企业访问团。

胡进胜说,近年商会赴中国考察,已随中国政府政策的调整而发生变化。

他说:“以前商机在东部和南部沿海一带,如今随着‘一带一路’倡议,大方向改为往中国中部和西部发展,我们也跟着到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等中亚国家找商机。此外,中国商家也纷纷走出国门。商会是中国相熟的伙伴,可引介中国商家到东南亚,同时把新加坡企业一并带上。”

相关推荐
中国交响乐团金秋献艺狮城 奏响中新友好新乐章

为庆祝中国与新加坡建交35周年、新加坡中国文化中心成立10周年,中国交响乐团于2025年9月7日至11日应邀赴新加坡进行文化交流演出。此次巡演不仅是中新两国文化交流的盛事,更向新加坡民众深度展现中华文明的璀璨艺术魅力。

山东省在日本名古屋成功举办智能制造交流会

山东省-日本智能制造交流恳谈会日前在日本名古屋成功举办。来自中日汽车、装备、物流等领域的60多家企业及机构的110多名代表参会,围绕贸易投资和项目合作进行了充分交流。

中国驻新加坡使馆发布法律常识提醒 助旅新公民遵纪守法平安出行

中国驻新加坡大使馆9日通过其官方平台发布了一篇详尽的《新加坡法律常识》手册,旨在帮助来新和在新的中国公民更好地了解并遵守当地法律法规,避免因文化差异或疏忽而导致意外情况,确保在新加坡一切顺利、平安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