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经济参考报》刊发文章:多路万亿级资金加速涌入“两新一重”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0-12-03 10:37:24

新华社北京12月3日电  12月3日出版的《经济参考报》刊发记者孙韶华采写的文章《多路万亿级资金加速涌入“两新一重”》。摘要如下:

今年以来,专项债、PPP(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等资金加速投向“两新一重”领域。最新数据显示,前10月PPP新入库项目投资额已超1.2万亿元。今年超3万亿元新增专项债中也有相当比例用于支持“两新一重”项目。

专家指出,作为当前扩大有效投资的重要抓手,“两新一重”项目建设获得各项资金的鼎力支持,有利于发挥稳投资效应,对全年经济社会发展也将形成较强的支撑带动作用。

记者从全国PPP综合信息平台获悉,1月至10月“两新一重”新入库项目投资额12667亿元,占同期全部新入库项目投资额的86.6%;签约落地项目投资额、开工建设项目投资额分别达9191亿元、6850亿元。2014年以来,累计在库项目8500个,投资额13.3万亿元;其中,签约落地项目5914个,投资额9.5万亿元,开工建设项目3609个,投资额5.6万亿元。

专项债资金也在加速落地。财政部数据显示,截至10月31日,全国地方新增专项债券发行35466亿元,已发行的新增专项债券资金已支出3.06万亿元。资金重点用于国务院确定的交通基础设施、能源、农林水利、生态环保、民生服务、冷链物流设施、市政和产业园区基础设施等七大领域,并积极支持“两新一重”、公共卫生设施建设中符合条件的项目。

此外,各地已有超3000亿元专项债券用作符合条件的重大项目资本金,发挥“四两拨千斤”的带动作用。中国国际期货股份有限公司研究员汤林闽对《经济参考报》记者表示,保守估算,今年进入“两新一重”的专项债规模至少为2.14万亿元,占比近60%。

汤林闽指出,专项债资金将带动更多社会资金投入,尤其是部分专项债会以资本金形式投入,撬动的社会资金比率更高。

今年以来,多地采取推进PPP模式吸引民间投资、优化营商环境、创新专项债绩效管理等举措,积极推进“两新一重”项目建设。扩大有效投资,助力补短板、惠民生、促消费、扩内需的效应开始显现。

据辽宁省发改委介绍,今年辽宁“两新一重”建设完成投资已超1500亿元。在河北,正定新区综合管廊项目建设正在加紧推进,项目总投资64.4亿元,存量管廊直接委托项目运营,新建管廊采用BOT模式。山东创新财政扶持手段,支持民营企业等各类市场主体参与“两新一重”项目建设。例如,在支持民营企业参与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方面,累计推动设立64只新一代信息技术基金,认缴规模381亿元,投资项目340个。

“创新重大工程项目投融资模式,加快重大工程项目投融资落地,对于扩大有效投资和调整优化投资结构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投资研究所研究员吴亚平指出。

吴亚平认为,可以在合理划分重大工程项目投资主体的基础上,分类确定重大工程项目投融资模式。

汤林闽表示,在不违反风险管控红线前提下,探索发展融资创新,有利于地方政府更好发挥融资效能,实现风险效益之间新的最优平衡。当前,处理好资金落地、有效使用和更多带动社会资金投入“两新一重”,是地方政府投融资中3个需要特别重视之处。

相关推荐
肯尼亚采用PPP模式建设输电线路

近日,肯尼亚政府与印度国有企业印度电网公司(POWERGRID)以及泛非洲基础设施投资平台Africa50签署合作协议,以公私合作的方式(PPP模式)建设输电线路项目。

中国多地布局重大项目力拼扩投资“开门红”

​2023年伊始,中国的许多工地上已经忙碌起来。随着各地陆续敲定一季度乃至全年重大项目布局,中国将力拼扩大有效投资“开门红”。

5000多亿元结存限额发行时间表明确——专项债持续拉动有效投资

近日,国务院常务会议部署,依法用好5000多亿元专项债地方结存限额,10月底前发行完毕。今年以来专项债券发行使用取得哪些成效?为何要盘活地方政府专项债结存限额?5000多亿元增量资金投向哪些领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