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立足成都建设西部人才枢纽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0-12-03 14:46:57

今年10月,中国人才指数在成都发布,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开发人力资源大数据应用平台走出了重要一步。作为全国第7个获批建设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它立足成都,以“建设西部人才枢纽”作为战略定位,从四川以及成渝双城经济圈的人才需求出发,在国内外广泛吸纳、储备优秀人才,服务于十九大提出的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

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区总经理王之川把人力资源服务比作“+1”,产业园通过服务人才和服务产业,协同城市、区域和产业发展,发挥“1+1>2”的叠加效应。

如何充分体现人才是第一资源的地位,对于在中国刚刚起步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尤其是对于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是对创新能力的巨大挑战,也提出了努力的方向。

成都是中国西部重要的经济中心、科技中心、对外交往中心。根据成都市建西部领先、全国一流的“人才强市”战略,计划通过3至5年努力,基本构建起与建设国家中心城市相适应的人才制度体系,建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区域创新创业中心。

成都对人才的吸引力在逐步增强,这从它近年对外省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吸引力增强可见一斑,2017年,该市外省籍就业大学生占比为25.8%,到2019年,这一比例上升至35%。

然而成都市的人力资源在协同发展上也存在明显短板,人才活跃度整体不高。据成都市委组织部的一份调研报告,成都市人力资源有效供给不足,供需矛盾突出,一方面人力资源结构与实体经济不适应,另一方面人力资源层次与科技创新需求不适应,成都市科技创新发展指数在全国城市位列偏后。

产业发展与人力资源供给数量和质量不匹配,在成都市的支柱产业、优势产业和新兴产业领域表现十分突出。以其重点发展的电子信息产业、生物产业和汽车产业为例,目前所需人才分别缺口36.8万、3.2万和21.5万人。

“为满足四川和成都市发展的人才需求,需要努力提升我们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搭平台、聚资源的能力,激发各类人才的创新创业活力。”王之川说。

根据成都市最新计划,成都今年全面划定66个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各功能集聚区有各自特色鲜明的主导产业,及一定规模的企业集群。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66+1”的计划也因此产生。伴随66个功能集聚区的快速发展,如何精准响应这些产业所需的人力资源服务显得更为迫切。满足各类企业对人才的需要,实际上成为成都产业功能区需要迫切解决的重大课题。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还将四川省64个经济开发区纳入服务范围。

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形势,对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提出了很高要求。它正在构建多层次、多元化、专业性的人力资源服务产业集聚区。在引进国内外知名人力资源服务企业的同时,培育一批实力雄厚、影响力大、核心竞争力强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形成优质产业集群。

以成渝双城经济圈内各高校、科研院所为基础,园区整合国家信息中心大数据应用中心、腾讯、阿里等国内知名的云基础服务商和领先的人力资源科技企业资源,共同建设数字化人力资源共享平台,并链接遍布全球的人力资源服务企业,提供多元化、多层次和跨区域的人力资源服务。

根据园区规划,它将致力于为成都的国际化进程提供人才服务。为对接中、高端人才,园区计划建立庞大的中高端人才资源库,连接全球100多家猎头公司,同时加强与全球500强企业的联系和合作,发现和招引一流科学家、学科领军人才、科研管理人才。

同时,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首创在园区建立市县和地方人才工作站,使人才资源不足的地区可以共享园区人才和智力资源。

根据计划,园区以成都为一级枢纽,将在各市、州建立二级枢纽,并继续向下延伸建立第三级枢纽。随着园区与市县建成人才枢纽网络,形成人才的国际、国内联动和高端、中端、低端配合的格局,各类人才之间产生大量互动,不但强化了园区的人才辐射作用,也更好促进了园区的人才聚集。(黄卧云)

相关推荐
“蓉品出海·刀具行业”专场供需对接筹备会在成都举行

4月14日,成都市经信局市新经济委在成都召开“蓉品出海·刀具行业”专场供需对接筹备会,向成都刀具企业问需求、找对策、谋发展。

成都航空枢纽货运吞吐量 一季度同比增长超24%

物流是实体经济的“筋络”,一端连接工厂,一端连接市场。作为区域经济的“晴雨表”,物流数据折射出成都的货运能力的发展。

成都开行固定时刻中亚班列

记者从中国铁路成都局集团有限公司获悉,从成都首发的图定中亚货运班列4月13日正式开行,并将从本周起每周日固定时刻运行,对保障我国西南至中亚的货运通道稳定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