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港媒评述国家创新战略带给大湾区机遇

来源:香港《南华早报》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0-12-07 10:31:23

香港《南华早报》网站12月5日发表题为《中国促进创新的计划及其对大湾区研究工作的影响》的文章称,中国新的五年规划建议指出,它将推动国家实验室的发展,重组国家重点实验室体系。 

截至去年,中国拥有515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些国家实验室。它们是中国顶尖的研发力量的一部分,探索从原子物理学到冠状病毒的广泛科学领域。 

其中一半以上的实验室与大学或科研机构有关,重点进行上游和基础研究;另外许多与国有企业有关,后者传统上更注重中游科技研发。还有许多实验室隶属于华为、海尔之类的公司。 

香港有1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它们均隶属于本地大学,涵盖医药、高级工程、环境保护和生物技术等研究领域。 

香港理工大学超精密加工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张志辉说,国家重点实验室通常高度专注于某个基础研究领域,并对年轻研究人员进行一些高级应用开发和培训。 

香港城市大学有两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一个国家工程研究中心。该校前主管研究及科技的副校长吕坚说,改造国家重点实验室的主要目的是让每个实验室更专注于研究,并获得更好的资金支持。 

吕坚还表示,中国的国家实验室在规模上比美国国家实验室要小得多,每个实验室通常只有数十到数百名研究人员。 

吕坚说,随着“十四五”规划建议要求企业在中国创新运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预计商业部门将在“国家队”改革中发挥更大作用。 

他说:“未来可能有更多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于企业,在原始创新能力方面,它们的资质和标准仍将受到科技部的评估。” 

粤港澳大湾区拥有生机勃勃的私营部门,它将与北京和上海一道受益于这一努力。 

在中国大陆的高校国家重点实验室中,79个坐落在北京,32个在上海,广东只有11个。 

但吕坚表示,包括华为、腾讯和大疆创新在内的新兴科技公司的强大存在,为大湾区提供了一个机会,以便在企业的帮助下在基础研究中心方面迎头赶上。 

吕坚指出,近年来,内地研究机构和大学在聘用外国和海外华人研究人员方面取得了进展。 

香港理工大学的张志辉说,香港在提供工业测试和认证之类的高端服务方面具有优势,更不用说金融服务了。这使大湾区相对于北京和上海更具优势,在推动国家创新诉求方面可以形成协同效应。 

相关推荐
专访|中国可持续发展与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访中俄友好、和平与发展委员会俄方主席季托夫

“‘十四五’规划中明确的经济目标持续推动共建‘一带一路’走深走实,合作重点从传统基础设施建设向数字经济、绿色经济等新兴领域拓展。”谈及“十五五”规划,季托夫预期,中国将继续沿着可持续发展和高质量发展的道路前进。

共建“一带一路” 绘就互利共赢发展画卷

“十四五”以来,从“钢铁驼队”穿梭亚欧到远洋巨轮连通四海,从跨境铁路串联山河到合作园区孕育生机,“一带一路”以基础设施为骨、贸易合作为脉、民心相通为魂,织就了一幅互利共赢的全球发展画卷,成为新时代中国与世界共享机遇的生动实践。

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贯彻落实中央政治局会议精神实现“十四五”圆满收官述评之一

7月30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指出“要保持战略定力,增强必胜信心”,要求“正确把握形势,增强忧患意识,坚持底线思维,用好发展机遇、潜力和优势,巩固拓展经济回升向好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