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强节水 促跨越 ——安徽固镇大力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纪实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阮步影 2020-12-09 14:39:16

2011年,安徽省固镇县被列为安徽省首批两个节水型社会建设试点县之一,2016年通过省级验收,达到省标。近日,水利部公布第三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榜单,固镇荣登榜单。开展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来,固镇对照节水型社会评价标准,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各项节水工作,积极探索节水载体建设新模式,开展高效节水农业、节水型企业、节水型公共机构及居民小区等创建工作,推动县域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为建设高特美强新固镇注入不竭新动能。

2020年,固镇县万元GDP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分别比2015年下降34个百分点和26个百分点;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0.696,比2015年的0.52提高了0.176个百分点;再生水利用量450万m³,重点用水行业的工业企业用水重复率为70%以上;城镇供水管网漏损率下降至9.05%,呈逐年递减趋势;195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均安装了智能水表计量装置,22家自备水源工业企业安装了在线监控,实现远程用水控制;重点用水行业节水型企业建成率达85.7%、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为56.36%、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为21.3%......

科学治水: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固镇县自北向南有沱河、浍河、澥河、怀洪新河四条过境河流,但人均水资源不足全国人均的1/4,不到全省的1/2。随着人口的持续增长,经济迅速发展,城市规模不断扩大,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用水持续增加,以及用水效率不高,节水意识不强等,制约了县域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水资源供需矛盾、节约用水制度不完善、节水设施建设及技术推广力度不够、计量设施缺乏等,固镇县在开展县域节水型社会建设中,成立了以分管副县长为组长,县直机关单位和11个乡镇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固镇县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领导小组,下发节水型社会建设工作意见和考核办法,明确各相关部门职责分工,确立了以县直各部门主要负责人牵头负责、分管领导具体抓的节水工作体系。

为保护水资源,做优水环境,提升水生态,保护水安全,固镇县通过“控水、引水、蓄水、节水、改水”“五水”工程,对取水户全部实行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和取水许可制度,按计划完成地下水限采工作。

在控水上,严格用水审批许可、实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坚决控制限采区地下水使用。引水,则结合淮水北调调水工程,利用地表水来调控地下水的使用控制,缓解县域水资源供需矛盾。蓄水,主要通过建设一批大沟蓄水工程,最大限度拦截水,把水留住。节水,则是通过调整农业种植结构,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继续推广管灌、喷灌、微灌、智能控制以及渠道防渗等农业节水工程建设,开展农田水利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土地集约经营,在井灌区推行“定额管理、节奖超罚”;工业企业实施工业尾水回用及节水技术改造,积极推进工业结构转型升级,促进节能降耗减排;广泛开展节水器具的推广和使用。改水,就是将县城居民供水、固镇经济开发区(地下水)改造使用地表水;依法取得县城范围内自备水源井,最大限度将农业所用地下水置换成地表水。

目前,这个县已关闭县城16口地下水取水井,整治关闭洗浴业自备水井19处;完成固镇经济开发区15家企业取用水改造,并接入园区自来水。

与此同时,固镇县在全省创新推出“河长制+检察”工作模式,出台建立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保护一系列工作机制文件办法,进一步发挥行政机关管理职能与检察机关公益保护职能合力作用。几年来,共清理河道围网3.72万亩,网箱26万平方米,违章码头26座,拆除非法养殖点、乱堆乱建等220余处,实现了汛期治污有新招,湿地保护有实效,河道清理有保障的水生态环境保护循环模式。

“红线”管控: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

为彻底解决水资源供需矛盾,严守水资源开发利用红线,固镇县先后编制完成了水资源综合规划、水资源保护规划、节水规划,制订了“十三五”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指标体系,建立了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等一系列意见和办法,编制完成并通过评审了《固镇经济开发区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严控用水效率红线,强化取用水管理。

在建设项目水资源论证审查、取水许可办理、各类节水载体建设,申请延续取水许可证,以及取水工程验收等方面,固镇县全面落实定额管理,将是否满足用水定额要求作为重要内容进行复核、审查,不能满足用水定额要求的不予通过。

为将用水计划管理做到规范申报,严格核定,固镇县分别制订下发年度取水计划和各取水单位取水计划,对县城区及固镇经济开发区公共供水管网年用水量大于1万立方米的14家非居民用水户单位纳入计划用水管理,并安装了智能远传水表监管。现在,固镇县的计划用水管理比例达100%。

同时,这个县还投资300余万元建立了“水资源业务管理系统”在线监管系统,全县工业用水计量率达100%,自备水源企业计量实现了在线监测,农业灌溉通过安装在线计量设施及用电计时用水计量方式,计量率达56%。

为在建设节水型社会中实现节约、保护水资源,提高水利用率,固镇县加强规范了建设项目节水“三同时”管理工作,即,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使用”。2017年以来,固镇县分别对安徽丰原集团有限公司 4.0万m3/d 地表水厂工程项目、蚌埠桂柳食品有限公司肉鸭屠宰(3000万只/年)及饲料生产(15万吨/年)工程项目、安徽丰原热电联产2×15MW/d地表水厂工程项目等项目建设开展了水资源论证和节水“三同时”措施方案的审查工作。对蚌埠桂柳食品有限公司肉鸭屠宰及饲料生产工程项目在建项目的节水设施建设进行现场督查,并提出整改意见。

节约用水:多举措提高用水效率

一个滴水的水龙头,一个月会浪费1至6立方米的水;一个漏水的马桶,一个月会浪费3至25立方米的水……企业、单位、居住小区既是用水的主体,也是节水的中坚,更是节水的主力军。

在探索中水(再生水)回用,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的路上,固镇县在推进工业企业、农业灌溉使用再生水上,通过县污水处理厂和固镇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实施尾水回用工程,全年再生水利用量达70万m3。其中,固镇经济开发区污水处理厂实施尾水生态净化工程,将每天1.8万m3尾水净化处理,水质达到地表Ⅳ类,排入北淝河后用于农业灌溉,全年再生水用于农业灌溉量达115万m3。建成并投入运行的固镇经济开发区3.2万m3/t中水回用工程,已经向园区内的蚌埠三星纸业、天星树脂、安徽康鑫纸业、东纺纺织等企业提供中水,进一步提升了园区综合效益,有效保护地下水资源,改善自然环境,节省水资源。

近年来,固镇县不断加快管网建设,控制供水漏损,会同固镇中环水务有限公司投入8500万元,新建改造居民小区20个,使用新型管道材料敷设管网19.5千米,安装智能远传计量水表19361个。在老旧供水管网改造中,固镇县水利局、固镇中环水务有限公司等有关部门,坚持分户装表、计量收费,制订控制供水漏损方案措施,强化管线巡查维护工作,大幅降低供水管网漏损率,目前固镇县供水管网漏损率为9.05%。

在推广农田节水灌溉技术上,固镇县以项目为支撑,因地制宜建设现代化灌排标准示范区、高效节水灌溉示范区,抓好河灌区及井灌区农业节水增效示范区建设,提高节水配套改造工程,加强渠系调整、维修,减少渗、漏水损失。实施中小型泵站,以及灌排渠系建筑物与田间建筑物的配套改造,提高泵站使用效率。截至目前,全县有效灌溉面积91.97万亩,其中,73.5万亩采用管道输水灌溉、喷灌、微灌的高效节水灌溉模式,农业灌溉水利用系数平均达到0.696,实现从“大水漫灌”到“浅埋滴灌”改变,有效提升了农业用水效率。

在开展节水型社会创建中,安徽丰原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淮海药厂、蚌埠大成食品有限公司、蚌埠伊诺华轮胎等6家企业被授予省级节水型企业;固镇县人民法院、县生态环境分局等31家单位被评定为县级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公共机构节水型单位建成率为56.36%;浍河欣城、凯祥时代广场10个居民小区被评定为县级节水型居民小区;固镇节水型居民小区建成率为21.3%;固镇县公共场所和新建居民小县节水器具普及率100%;安徽省益丰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创建的“安徽省中小学节水教育社会实践基地”已通过市级初审,将上报省级验收。

自2017年8月全面启动国家县域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以来,固镇县累计投入资金近2亿元,有效保障了农业水价综合改革、工业节水设施、高效节水灌溉、工农业用水计量监管、城市管网改造、生活节水器推广、节水载体建设、节水宣传等工作的顺利开展,形成了全社会共同参与、共同建设、共同监督、共同保护水资源的浓厚氛围。

当前,固镇县在编制《“十四五”水利发展规划》中,将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放在首位,把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贯穿于治水全过程,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方面,不断提高水安全保障能力,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促进县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庞贵军)

相关推荐
安徽固镇今年前三季度共签约亿元以上项目69个

10月29日,安徽蚌埠市三季度工作点评会上,蚌埠市固镇县委书记沈明举客观总结前三季度全县招商引资工作。

安徽固镇:推进文化创新发展 加快文旅富县进程

近年来,安徽蚌埠市固镇县依托资源禀赋和区位优势,加快打造汉文化旅游目的地和汉文化之城,做大做靓做强全县文旅产业,让固镇文化活起来、旅游火起来、形象靓起来。

中国代表团在联合国粮农组织高级别水对话会上提出倡议

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10月17日在意大利罗马举行“全球农业水资源短缺框架”高级别水对话会。中国水利部部长李国英在大会上致辞,并提出建立健全农业节水增效“五项制度体系”倡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