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新加坡中医药行业逐步迈入正轨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0-12-19 13:06:53

新华丝路新加坡12月19日电(记者李晓渝)历经百年沧桑,跟随代代华人华侨一起来到南洋发展的中医药行业如今在新加坡正逐步迈入正轨。但是,受外部及自身一些条件的限制,新加坡中医药行业目前的发展仍面临一些阻碍。

————历史悠久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副主席、新加坡中医师公会会长赵英杰近日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中医是随着中华民族的南来而在新加坡落地生根的。从1860年清朝放宽移民出国条例到1893年解除海禁,迁入新加坡的中国移民逐年增加,新加坡的中医数量也随之增加。他说,1867年,施医赠药的同济医院(当时称“同济医社”)成立,聘请数位中医师,诊治病黎,印证了中医师已在新加坡存在的记录。但是,此后一百多年里,中医学仍未在新加坡取得合法地位。

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同济医院、新加坡中医师公会等机构、团体为新加坡中医药行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它们的不懈努力下,进入21世纪后,中医药在新加坡真正迈向了正轨。

图为新加坡中医师公会

赵英杰介绍说,上世纪60-70年代,中医师在新加坡民间自行发展,尚未有法定地位,任何人都可以自由地以中医师自居,经商业注册后开业。80-90年代,新加坡政府加强了对中医药的管制。在新加坡卫生部的建议下,各中医药团体在1994年12月4日正式成立“新加坡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协委会)。协委会的宗旨在于促进、加强和鼓励全国各中医团体间建立更密切的关系,共同协商中医问题,必要时与政府有关部门联络和对话,并促进中医药专业人才培训的规范化。协委会的秘书处设在中医师公会,中医师公会的成员也积极参与协委会的各项工作,制订了《新加坡中医师名册》、《新加坡中医教育指导原则备忘录》、《新加坡中医师行规和专业道德准则》、中医师和针灸师的注册纲要等文件,为新加坡中医法定注册奠定坚实的基础。

2000年11月,涉及针灸师、中医师的《中医注册法令》在新加坡国会通过,标志着新加坡政府开始将中医纳入国家医疗体系的规划。随即新加坡卫生部成立了中医管理委员会,并于2001年开始为针灸师注册,2002年开始为其他中医师注册。根据新法令,自2004年1月1日起,只有持有有效执业准证的中医师才能在中医全科领域合法行医,至此中医终于在新加坡合法受到承认。

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中医内科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糖尿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耿满曾在新加坡从事10余年的中医药教学和管理工作,并曾任新加坡一家中医慈善机构下属医药研究院的院长。他告诉记者,2000年新加坡国会三读通过《中医注册法令》;200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生物科学学院开设五年制“生物学及中医学”双学位学士课程;2011年新加坡中医管理委员会开展“自愿性中医继续教育”;这些都对新加坡中医药的发展起着积极的作用。

————发展现状

资料显示,新加坡目前有超过3000名注册中医师,超过1000家各类中医院、中医诊所和中药店。不过,新加坡医疗体系基本上还是以西医为主。

慈善事业是新加坡医疗的一大特点,中医药尤其如此。同济医院就是一家慈善中医医疗机构。而1952年由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开办的中华医院也以提供中医慈善医疗服务为宗旨。资料显示,2000年新加坡有超过30家中医药慈善团体。2004年,新加坡中医师公会属下的中医学院与中华医院首次在宏茂桥社区医院与樟宜综合医院设立弘华中医药中心与中华医院专科中心,让中医药正式进入新加坡国立的西医医院。

针灸、推拿是新加坡中医药行业的亮点。赵英杰说,2007年新加坡卫生部通过评估,将中医的针灸纳入到新加坡的主流医疗系统中。这对于当地中医药行业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因为过去新加坡政府和西医界是不承认中医的,但在此之后,针灸获得认可,现在新加坡每一家西医医院都开设了针灸科室。

赵英杰认为,中医师在新加坡拥有法定地位后,学习中医的人数显著增加。有67年历史的新加坡中医学院每年招收的本科生数量达100多人,分日班和夜班上课,学员包括很多在职的工作人士。该学院成立以来培养了3000多名中医师,并分别从2001年、2003年和2005年起与南京中医药大学合作开设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课程。2006年和2010年,新加坡中医学院与广州中医药大学开始联办七年和五年本科课程。

耿满介绍说,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一些新加坡中医师开始到中国某些中医学府攻读中医硕士及博士学位。21世纪初,新中两地中医机构开始联合举办中医硕博面授课程,吸引了一些希望提升自己专业水准的中医师参与。举例来说,2013年同济医院与中国辽宁中医药大学合作,利用现代科技,首创了远程视频中医硕博课程,取得了很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同济医院还邀请中国中医专家为新加坡中医师开展远程视频讲座。

此外,2005年,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南大)开办了“生物医学与中医学双学位课程”,一至三年级在南大学习生物医学学科及基础和部分临床中医学科,四至五年级在中国北京中医药大学完成中医临床学科和医院实习。这一课程项目目前已培养了11届毕业生,为新加坡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

图为同济医药研究院在培养中医学生

新加坡中医药行业与中国乃至全世界的同行交流较为频密。除了在教育培训领域与中国中医药高等学府深入合作外,还积极参与国际中医药交流合作。举例来说,新加坡中医师公会是新加坡主要中医学术团体,在该国中医界扮演核心作用,也是中医团体协调委员会的秘书处。该机构的代表长期担任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及世界针灸学会联合会这两个国际组织的副主席,同时该机构也是东盟中医药团体秘书处,协助推动东盟中医药学术大会的进展。

中国籍中医师、中资中医药企业现在已经成为新加坡中医药行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北京同仁堂目前在新加坡开设了5间门店,主要的客户群为30至40岁以上人士,一般为家庭或朋友介绍,以光顾中医诊疗服务为主。根据同仁堂向记者提供的资料,40岁以下的顾客约占其顾客总数的30-40%,这一人群就诊的主要原因是遇上生育问题,此外也有因为工作压力而影响睡眠质素的患者求诊。由于生育话题对当地很多夫妇来说是比较敏感及尴尬的,所以同仁堂于市场推广上较少去牵引这一话题,而是会从打好体质或调理经期的角度,让消费者了解调理体质的重要性。此外,同仁堂在新加坡接诊较多的是一些慢性疾病病人,如糖尿病﹑高血压及肿瘤患者来进行手术前后体质的调理等。

据介绍,同仁堂在新加坡的很多客户是通过口碑介绍而来。他们在亲身接受治疗,认为能达到效果后,就又介绍朋友或家人光顾。近年来,同仁堂在新加坡也积极利用社交平台,提供各种健康信息,为大众提供更多中医药的保健知识。另外,同仁堂还与快递平台FoodPanda合作,选取较为大众化的产品和王牌产品,如白凤丸﹑板蓝根颗粒冲剂﹑汤包﹑药材类在对方平台上销售,不但增加了产品及品牌的曝光,也扩大了产品销售的渠道。

————前途阻碍

尽管新加坡中医药行业的发展正逐步迈入正轨,但仍然面临一些问题。

赵英杰指出,中医在新加坡属于辅助医疗,所以各方面的资源还相当不足,这包括中医医疗场地、可承担师承工作的中医药专家、以及开展科研所需的现代化医疗仪器等。目前,不少中医机构还保持慈善中医的营运模式,不利市场的自由与公平竞争和让中医药从业者获得应有的待遇与回报,所以这个行业还有很大的改善空间。

耿满表示,新加坡许多中医师、个体业者都面临着行业内的竞争和生存压力。从新加坡人口比例来看,华人占据73%左右,这虽然形成了中医药行业发展的广泛基础,但也意味着当地华人庙宇众多。他说,这些华人庙宇大多设有慈善诊所,社会上的慈善中医诊所也越开越多,这就压缩了个体中医师的生存空间。

目前,新加坡中医师和西医在收入水平上相差较远。当地有媒体报道称,一些中医药专业学生毕业后因收入问题而不从事本专业的工作。赵英杰表示,由于慈善中医盛行等原因,新加坡中医师的收入中位数只有2000多新元,无法与西医的10000多新元相比,这对行业长期发展是不利的。耿满则认为,新加坡中医师起薪较低与慈善中医机构有关,但从根本上看是与常年的行业积累及在整个新加坡体系环境中的诸多因素有关的。这些因素包括中医缺少完整的体系和管理机制,缺少医生晋级的规则和相应的鼓励方案等。


相关推荐
片仔癀临床疗效作用机制被揭示入选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

据了解,2023年度中医药十大学术进展经遴选确定,围绕临床研究类、机制研究类、新技术与新方法类、监管科学类四大类别展开。其中,化湿败毒散、片仔癀等中药复方的临床疗效作用机制被揭示入选机制研究类。

中医药来到了巴西首都

首届拉丁美洲中医药大会暨第二届巴西中医药国际大会当地时间2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揭开序幕。在为期3天的大会过程中,除了学术研讨之外,一批中医专家在现场为学员授课并举行义诊,得到了巴西本地医学界人士的积极响应。

医学界人士探讨推动中医药走向拉美

首届拉丁美洲中医药大会暨第二届巴西中医药国际大会当地时间21日在巴西首都巴西利亚揭开序幕,来自中巴两国的卫生部门官员以及世界各地的中医药从业者济济一堂,探讨更好地推动中医药走向包括巴西在内的拉美国家,造福当地民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