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科技、创新与国际产业协同成为中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新亮点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0-12-21 09:56:02

新华丝路广州12月21日电(毛丽丽)“中国企业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将越来越体现出‘科技、创新与国际产业协同’的特点。”新华丝路分析师于12月20日在“2020年全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受邀发言时表示。

为进一步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支持上市公司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发挥头雁效应,中国贸促会、全国工商联、广东省人民政府、世界贸易中心协会于12月20日在深圳市共同主办“2020年全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论坛由深圳市人民政府、广东省贸促会、广东省工商联、深圳证券交易所承办。

微信图片_20201221082103.jpg

图为新华丝路分析师(右一)在“2020年全国上市公司共建‘一带一路’国际合作论坛”上受邀发言

新华丝路受邀出席活动,其分析师针对“强化国际产业协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做主题发言。

新华丝路是新华社服务“一带一路”的综合信息平台,是“一带一路”以及“中国企业走出去、外国企业引进来”的记录者和信息支撑者,长期关注“一带一路”相关的企业案例。结合多年来的研究积累和大会分享的新鲜案例,新华丝路分析师认为,“一带一路”为上市公司“走出去”带来重大机遇,而上市公司群体和资本市场也充满投身“一带一路”建设的情怀并取得一定成就。上市公司坚持本地化经营、主动融入和造福当地社会,为促进东道国经济发展、就业增加、民生改善和民心相通做出了贡献。

2020年岁末,在深圳,众多上市公司同相关协会与机构一起研讨“强化国际产业协同,助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因2020年是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也是“双区”建设的关键之年而意义特别。

新华丝路分析师认为,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别是深圳的经济魅力来自科技、创新与国际产业协同。具体体现如下:

一是科技创新活力和产业链集聚优势吸引了众多优质企业入驻。例如,今年前10个月,深圳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国的6.1%;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截至2020年10月底,深圳市历年累计批准外商直接投资项目9.6万个。深圳还充分发挥综合授权改革试点的牵引带动作用,注重体制机制创新。

二是尊重市场、研发机构和企业的创新主体地位。越来越多的企业扎根于深圳,设立总部企业、研发中心,创新中心和产业基地等,为当地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例如,深圳科技创新型企业已经超过3万家。作为创新主体,这些企业已成为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先锋,并不断向全球创新链、价值链的上游攀升。随着高新技术企业的成长,粤港澳在国际市场的竞争能力也逐步增强,成为推动下一次产业浪潮的重要力量。

三是不断增强创新引领的核心引擎作用,大力布局创新载体,补短板、强基础,以增强原始创新能力。例如,仅2020年就有一批一流的科研机构加速落地。

新华丝路分析师认为,“科技、创新与国际产业协同”的优秀“基因”,在诸多参与“一带一路”的上市公司中也有体现,特别是在粤港澳的上市公司身上体现。“科技、创新与国际产业协同”将是未来中国企业参与“一带一路”建设越来越突出的特色,其带来的不仅仅是经济领域的合作与发展,也带来“一带一路”的民心相通。

相关推荐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开通

这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巴西桑塔纳港的海上新通道,不仅将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更成为中巴深化贸易互补、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纽带。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通外联”提速“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今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成为重要支撑,折射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车辆跨境货物启运

3月31日,深圳企业华鹏飞股份有限公司一辆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的自有国际公路运输(TIR)系统货车从深圳启程,开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采用本地企业自有TIR车辆开展跨境货运,标志着大湾区与中亚地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