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尼日利亚学者:中国经验是非洲脱贫的新法宝

来源:中国日报网 责任编辑:博玉 2020-12-28 09:59:35

近日,尼日利亚中国研究中心主任查尔斯·奥努纳伊朱在尼主流媒体《国民报》发表题为《中国脱贫对非洲的启示》的文章称,中国共产党带领14亿中国人民摆脱贫困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前所未有的创举,为国际减贫事业提供了中国方案。非洲脱贫现在又多了一种法宝,可以学习利用中国消除贫困的经验。

文章说,今年11月,中国西南部的贵州省宣布其最后九个贫困县已经摆脱了绝对贫困,这意味着世界人口最多的国家所有贫困县全部脱贫。这比联合国《2020可持续发展议程》设想的全人类摆脱贫困的最后期限提前了十年。

中国消除贫困的努力不仅建立在提高贫困人口收入的基础上,而且要让他们过上有意义的生活。

中国的脱贫标准要求做到“两不愁三保障”,即脱贫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保障其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

文章称,让中国14亿人口脱离世界银行设定的贫困线,对中国以外的国家来说也具有重大意义。

中国终结贫困是一个里程碑和划时代的事件,具有巨大的全球意义,特别是对非洲来说,贫困仍然是对社会和政治稳定的最严重威胁。

2013年以来,中国年均脱贫1000万人。2020年初,中国仅剩500多万贫困人口,11月所有贫困县顺利脱贫出列。今年年初,中国领导人重申了党和政府的庄严承诺,要在2020年底前消除绝对贫困。

中国制定了一份国家脱贫攻坚路线图和行动计划,查明所有贫困人口和导致他们贫穷的因素。为每个贫困家庭和个人量身定制扶贫计划,帮助他们获得开办小企业的帮助、从荒凉山区搬迁和接受就业培训。完善对新脱贫人口落户、就业、创造财富的后续扶持工作。

文章说,中国的实践证明,贫困可以被消除。非洲国家必须摆脱那种“贫困是命中注定”的观念,认真学习中国减贫经验,只要有必要的政治意愿和一贯的政策框架,就可以消除贫穷。

文章说,中国成功脱贫的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共产党纪律严明,毫不动摇地肩负起“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历史使命,坚持一切以人民为中心,始终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

作者认为,帮助穷人摆脱贫困并不是一种人道主义姿态,而是一种社会政策。扶贫政策须获得合理和广泛的共识,就非洲而言,包括执政党和反对党以及广泛的利益攸关方。

著名全球发展问题专家杰弗里·萨克斯在《终结贫困》中指出:“当基础设施(道路、电力、港口)和人力资本(卫生和教育)的先决条件具备时,市场就是发展的强大引擎。如果没有这些先决条件,市场可能会残忍地绕过世界上大部分地区,让它们陷入贫困和痛苦。只有通过政府提供有效的卫生、教育、基础设施……才能支撑经济成功。”

文章总结说,中国已经展示了消除贫困的方法。非洲脱贫现在又多了一种法宝,可以利用中国消除贫困的经验,推动其脱贫政策,为贫困人口提供支持,使他们成为非洲复兴的财富创造者。

相关推荐
“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京开班

4月10日,“非洲英语国家旅游资源开发专题研修班”在中央文化和旅游管理干部学院开班,来自安哥拉、赤道几内亚、毛里求斯、圣多美和普林西比、塞舌尔、赞比亚6国旅游领域26位官员和专家学者参加本次研修班。

非洲超50国逾400家实体店加入“群聊” 深圳企业绿色出海新增“快速通道”

为深化共建“一带一路”绿色产业合作,推动中国优质绿色产品走向国际市场,近日,一带一路环境技术交流与转移中心(深圳)与深圳绿色丝路国际商贸咨询有限公司正式签署合作协议。

国际观察丨中国农业技术解锁非洲“丰收密码”

近年来,中国农业技术跨越山海,以创新与务实为笔,在非洲大地书写从“靠天吃饭”到“技术赋能”的变革篇章。从杂交水稻掀起的“绿色革命”,到菌草技术激活荒漠生机,再到合作机制下的双向奔赴,中非农业合作正以务实举措解锁非洲大陆的“丰收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