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鼓励外商投资目录再扩容着力引导外资投向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张璐曦 2020-12-31 10:59:25

新华丝路北京12月31日电(记者李亭、丁雅雯、余蕊)近日,发展改革委、商务部公开发布《鼓励外商投资产业目录(2020年版)》(简称2020年版目录),进一步扩大了鼓励外商投资范围重点增加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中西部地区条目,引导外资投向,提振外资信心,促进外资基本盘稳定和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

市场准入“做减法” 优惠政策 “做加法” 形成稳外资合力

商务部有关负责人介绍,2020年版目录的修订广泛听取并吸收了外商投资企业、外国商会、行业协会等方面和各有关部门、地方的意见。一方面在放宽市场准入上“做减法”,另一方面在优惠政策上 “做加法”,形成稳外资政策合力

2020年版目录既保持了政策的延续性,又进一步明确了我国鼓励外商投资的行业、领域和地区。有关优惠政策主要包括对于鼓励类外商投资项目,在投资总额内进口自用设备,除《进口不予免税的重大技术装备和产品目录》《外商投资项目不予免税的进口商品目录》外,实行免征关税政策;对于符合条件的西部地区和海南省鼓励类产业的外商投资企业,减按15%征收企业所得税;对于集约用地的鼓励类外商投资工业项目优先供应土地,在确定土地出让底价时可按不低于所在地土地等别相对应全国工业用地出让最低价标准的70%执行。

重点增加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中西部地区条目

2020年版目录总条目1235条,比2019年版增加127条,全国范围增加65条,中西部地区增加62条,增幅超过10%;修改88条,主要是对原条目的涵盖领域进行了扩展重点增加制造业、生产性服务业、中西部地区条目

进一步鼓励外资投向先进制造业,增强重要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在人工智能、集成电路等高端制造领域,新增或修改集成电路封装及测试设备制造、激光投影设备、超高清电视、呼吸机、ECMO、人工智能辅助医疗设备等条目在新材料领域,新增或修改高纯电子级氢氟酸、氟化氢、特种玻璃纤维、偏光片基膜、扩散膜、掩膜版、多乙烯多胺、高性能纤维等条目。在绿色环保领域,新增船舶污染物港口接收处置设施建设及设备制造,港口危险化学品、油品应急设施建设及设备制造等条目。

“这说明,此次修订突出强调鼓励外资进入关键原材料、零部件以及重要设备等环节。鼓励外资流入上述环节,对于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实现产业链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对外经济研究所新兴经济体研究室副主任李大伟说。

第二,进一步鼓励外资投向现代服务业,提升服务业发展质量。研发设计领域,新增或修改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研发、区块链技术开发、污水处理设施设计等条目。商务服务领域,新增高端装备维修、数字化生产线改造与集成、工业服务网络平台等条目。现代物流领域,新增或修改大宗商品进出口分拨中心、社区连锁配送等条目。信息服务领域,新增在线教育、在线医疗、在线办公等条目。

“鼓励目录将促进服务业和制造业融合发展作为修订重点之一,增加了一批知识密集型服务业相关条目。这对于推动我国生产性服务业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促进经济体系优化升级具有重要意义。”李大伟说。

第三,进一步鼓励外资投向中西部地区优势产业,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黑龙江、云南等省份新增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等条目。河南、陕西、广西等省份新增医疗器械、防疫防护用品、原料药生产等条目。湖北、四川、重庆等省份新增半导体材料、工业陶瓷等条目。安徽、陕西等省份新增职业院校条目。海南新增商贸、航运、金融、旅游等相关条目,支持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

“中西部和东北地区整体经济发展水平要落后于东部地区,但是在基础制造、劳动力、能源资源等领域特色优势明显,有条件通过发挥比较优势,成为新的对外开放高地。此次修订立足中西部和东北地区各省(区、市)独特优势和实际需要,适度增加特色产业条目,为当地发展开放型经济提供更大力度的支持。” 李大伟说。

持续扩大对外开放构建新发展格局

当前,外商投资企业创造了中国约1/4的工业产值、1/5的税收和1/15的就业,已成为国内大循环的重要主体,为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发挥了积极作用。

发展改革委有关负责人表示,外商投资企业在全球范围配置生产要素、布局供应链,具有参与国际经济循环的天然优势,带动中国境内上下游企业融入全球产业链,贡献了约40%中国进出口总额,也是国际循环的重要主体。鼓励外商投资有利于促进国内国际资本、技术、人才等要素畅通循环,有利于增强国内国际经济联动效应,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中国不断扩大开放,发布了一系列重要的法律法规来优化投资环境。我们的经验表明,包括高通在内的跨国企业,可以成为中国‘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关键节点。高通公司法务全球高级副总裁赵斌说希望有关具体政策适用性方面能够设立专门的网站和专栏,将外资企业可以享受的优惠政策以及可以参与的国家扶持项目和补贴,给予更清晰的罗列和解读。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隆国强表示,近年来我国服务业加速开放,在一些领域取得了显著成效,但也存在“大门开小门没开”“准入不准营”的现象,这反映出来相关制度的改革仍相对滞后,限制了服务业开放的进程和效果。服务业的开放和对内改革应坚持双轮驱动,相互协调相互促进,以开放促改革,以深化改革来支撑更高水平的开放。


相关推荐
相互成就“谋”共赢:外商投资中国信心上涨

“中国处于非常快速的发展阶段,越来越多外企正在抓紧机会开展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业务,多数公司在华发展相当成功。”德国管理学者赫尔曼·西蒙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

北京: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全程网办”范围

北京市人民政府办公厅3月25日正式公布的《北京市全面优化营商环境打造国际一流“北京服务”工作要点(2025年)》提出,便利外商投资准入,持续优化“e窗通”平台外商投资者身份认证服务,扩大外商投资企业设立“全程网办”范围。

2024年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的外商再投资超1600亿元 同比增长15%

国家税务总局2月20日发布数据显示:2024年,享受递延纳税政策的外商在华再投资金额达1622.8亿元,同比增长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