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美媒发文称千年文明史持续塑造中国战略

来源: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 责任编辑:秦川 2021-01-04 15:43:50

美国《国家利益》双月刊网站12月28日发表美国伍德罗·威尔逊国际学者中心亚洲项目全球研究员文卡特斯瓦兰·洛卡纳坦题为《新的中国挑战缘于北京由来已久的雄心》的文章称,中国正通过像“一带一路”倡议这样宏大的项目、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亚投行)和新开发银行等替代性金融机制,以及增加对维和行动的贡献和在一些重要的委员会和机构中发挥领导作用,不断增强在联合国等国际机构中的存在,从而逐步提升在世界上的战略影响力。中国不断重申,与美国的双边接触必须归类为大国关系,表明美国现在必须平等对待中国。

在一系列问题上更主动地挑战中国,在美国似乎也已变成两党共识。美中关系正在走下坡路,从印太地区旷日持久的贸易冲突和对抗中就可见一斑。国际社会——尤其是美国和欧洲——对中国正在进行越来越多的审视。就目前的情况来看,评估中国的战略目标有什么意义?影响因素有哪些?中国在追求目标方面采取什么战略?

三大重要历史因素

在中国五千多年的历史中,有三个重要因素对中国的战略目标产生了重大影响。

首先,中国共产党在上台执政前走过了长征,经历了与国民党的多年斗争,这是中国领导层要学习的获得权力和影响力之艰辛的重要一课。这影响了中国领导层的思维,导致他们确定了这样的内部目标:坚持共产党的领导,维护基本制度的稳定。

其次,中国在应对外国干预方面的历史经验及其持续的动乱时期很大程度上促使中共重视统一,努力消除安全弱点,消除外部或内部的强制干预。中国的一些著作也重申“统一在战略思维中占重要地位”。

第三,为维护基本制度的稳定,中国领导人继续重申该国的固有地位,即历史上的中央王国。中国领导人描绘说——尤其是对国人说——中国是与众不同的,拥有独特的文明、哲学和文化遗产。中国可能也在推行与其他国家类似的理念,但中国领导人始终强调以中国自己的方式制定战略,例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这也逐渐塑造了中国的对外目标:成为21世纪全球的重要声音。通过这一在全球重新崛起的目标,希望在国人中产生一种对国家和政党的自豪感。

战略文化渊源深厚

中国实现其目标的战略包括以下几点:

长期规划中国领导层“有计划的连续性”对决策具有重要影响。在大多数情况下,决策是长期的,譬如2021年和2049年是中国的两个百年目标节点。因此,分析中国的每个举措都需要了解背景,这就需要回顾那个举措的过去,同时评估推出这一举措的不断变化的环境。这会让人洞察到中国的意图及其未来的目标。

善于造势:中国长期战略的核心是坚持不懈地推动事物的倾向性,即“势”。目的是不与敌人交战,而是进行兵力配置,使自己处于优势,从而不必动武。胜利的条件是事先创造的,这样就能把动武的可能性降至最低,不战而胜。

慎用武力:中国领导人一心想通过不断学习,借鉴他国经验取长补短。中国意识到,从长远来看,过去的大国和帝国使用武力来维护霸权野心终将垮台。中国的军事学说宣扬的军事理念是:打仗必须要进行科学的研究,要尽可能避免战争,打仗为的就是对敌人的心理造成影响。中国近期的军事改革重点是打造一支灵活、精干、信息化的一体化部队,以打赢时间短但强度高的地区战争。

“和”的哲学:为了增强“势”,中国的战略是通过隐秘的做法在全球逐步增加战略影响力。它利用经济实力,并对自己的文化进行独特包装,推进外交政策目标。中国领导人对文化影响力的重申基本上是以孔子的哲学思想为中心的。这种哲学思想强调关系和谐的重要性。这与中国推动在全球和平崛起的努力相辅相成。

务实灵活:中国还相信“权变”理论,即随着相对能力不断变化,必须要具有绝对的敏感性和灵活性。如果它认识到双边关系可能存在长期利益,那么即便暂时处于不利地位,它也愿意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