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药香民富绿生金 浙江磐安助推中药材产业全链发展

来源:新华财经 责任编辑:邵非 2021-01-29 18:06:27

浙江省中药资源丰富,是我国十大道地药材产区之一,其中有近十分之一的种植面积来自于金华市磐安县,“浙八味”中的白术、白芍、浙贝母、元胡、玄参也被一并称为“磐五味”。近年来,磐安县以中药材产业为重要依托,打通生产、研发、集散、康养的全产业链环节,助推生态富县。

示范基地.png

图为磐安县中药材示范基地

磐安县位于浙江省中部,素有“群山之祖、诸水之源”之称,全县森林覆盖率达80.9%。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使磐安成为名副其实的“天然中药材宝库”,现已探明药用植物1219种,种植面积8万余亩,是浙江省最大的中药材主产区,也是浙江省唯一以中药材历史经典产业为依托的的特色小镇“江南药镇”的所在地。2019年,全县中药材产量1.98万吨,产值5.7亿元,占全县农业总产值的30.5%。

“磐安已有数千年种植中药材的历史,家家户户种药材是磐安的特色,但也带来了种植地散乱、种植标准不统一等问题。”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磐安县深化中药材品质打造,在浙贝母种植核心区建设种植标准化示范基地8000亩,并收集保存浙产道地药材种质资源118种312份。

磐安县还是中药材技术应用的骨干地区。2010年以来,承担省级以上科技项目23项,发布实施药材团体标准14道,是浙江省承担中药材科研专项最多的县市,拥有中医药类各类专利204项。针对中药产业发展中存在的“面积下降、标准缺失、高值化产品少”等“卡脖子”难题,发榜了《十亿级黄精产业化关键技术》《磐五味道地药材标准研究制定》等5个项目,引入专业人才,解决技术瓶颈。

中药材.png

图为中药材

高品质产品使磐安县成为浙产道地优质药材集散地。据介绍,全县现拥有注册登记从事中药材购销经营单位3363家,省外购销商200余家。集商贸、旅游、仓储、生活于一体的磐安“浙八味”特产市场是长三角地区规模最大的中药材市场和参茸类滋补品集散地,2019年市场交易额达35亿元。如今,90%以上的浙产道地药材通过磐安市场走向全国和世界,民国时期“药花开满若霞绮,玄参白术与白芍,更有元胡,万国皆来市”的盛况得以再现。

此外,磐安县充分应用“大数据+”,指引产业发展,建立中药材产业信息监测预警平台。通过采集中药材交易平台的数据,及时、准确发布全国中药材交易信息,并聚焦“大平台、大数据、大服务”的中药资源产业链体系建设,打造“浙药通”综合服务平台,目前已有四家企业上线运行。

丰富的中药材资源不仅使磐安成为生产示范地、研发新高地、药材集散地,也为磐安打造长三角地区中医药康养目的地提供了重要抓手。近年来,磐安县深入挖掘药膳文化、森林文化、村落文化、中药民俗文化等资源,打造大盘山药用植物园、“磐五味”非遗展馆、陈界“红豆杉园”、柳坡中药材庭园等旅游景点,发展研学科考游、文化古村游、影视摄影游等产品,形成了“串点连线、连线成片、药在景中”的整体效果。

磐安县中药产业发展促进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未来,磐安县将将延续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三链融合”的发展思路,以“江南药镇”为核心,以创建乡村振兴示范县、中药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等重大项目为抓手,强链延链补链,完善产业体系,在浙江“重要窗口”建设中贡献磐安“中药”力量。(余力)

相关推荐
甘肃“药食兼用”中药材畅销海外

随着健康理念日益普及,具有“药食兼用”功效的甘肃中药材近年持续走俏海外市场。继去年甘肃中药材对外贸易出口值增长逾五成的基础上,今年一季度,该省中药材出口值同比增长逾两成。

首批老挝中药材从中老边境勐康口岸入境 为云南普洱市对外开放带来新契机

2月19日,一批来自老挝的中药材经中老边境勐康口岸进入云南省普洱市江城县,这是该口岸首次通关中药材,也标志着普洱市开辟出老挝药材进口的新通道。

磨憨铁路口岸首票进口中药材顺利通关

近日,一列载有15吨老挝产中药材鸡血藤的中老铁路国际货物列车经昆明海关所属勐腊海关现场检疫监管合格后从磨憨铁路口岸顺利通关,这是磨憨铁路口岸进口的首票中药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