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阜阳颍东区: 小小果树大能量 “种出”幸福新生活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杨慧瑾 2021-03-03 10:04:03

春节刚过,位于安徽省阜阳市颍东区杭伟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大棚里,村民们正在热火朝天地忙碌着。放眼望去,该合作社负责人毕杭正带着一些村民小心翼翼地铺膜,为梨树生根做好准备。

“我们合作社是从2014年开始成立的,通过流转、租赁等方式承包了800亩土地,主要用来种植葡萄、梨等水果。”毕杭介绍道,颍东区航伟专业合作社是颍东区枣庄镇2014年引进的现代农业项目。选苗、松土,铺膜、搭架……“能够达到现在的经济效益,真的很不容易,是我们一路摸滚打爬出来的结果。”“刚开始干农业不懂,确实走了不少弯路,一开始树苗都是从外地发送过来的,因为没护理好,结果都生了根瘤病,很心疼。”

“我们现在铺膜是为了保持温度和湿度,让梨树更好地生根;同时,还可以很好地防止根瘤病的发生,提高产品质量。”专业合作社技术指导王和良接着介绍,根瘤病又叫根癌病,是近地部根以上部位形成的肿瘤,是果树的常发病。如果不及时预防,就容易造成树势衰弱、开花结果量骤减。

人要靠技术,而技术不等人,为了提高葡萄、梨等水果的产量、质量,2018年毕杭就从浙江省嘉兴市专门聘请农技人员王和良来做技术指导。“通过品种筛选改进,将简易茅竹棚改为框架钢棚,切实增加了产量提高了质量。我们还采用滴灌技术,主要是节水灌溉,既能保持土壤干湿程度,也能实现根系保温,实现葡萄、梨等水果的增产。”王和良讲解道,“嘎嘎”的声音不期而至。笔者疑惑不解地问:“怎么还有鹅?”“养鹅能吃草、吃虫,鹅粪还能给果树添加肥料。”王和良解释道。

实践出真知,勤劳见成效,大棚里的葡萄树在温暖的环境中快速成长发芽,“过几个月就能看见诱人成熟的葡萄了,到时候我请你们品尝一下了。”毕航高兴地说道。

产业兴旺,直接带动生活富裕。“去年收益还不错,年产值达108万。”毕杭介绍,去年土地流转带动70户,带动常年务工人员28人就业,实现年平均收入增长达1万多元。同时,自2014年以来,该合作社通过开展科技示范、成果推广、技术培训、技术服务、精品生产等不同活动,培训当地群众达120人,达到村民既有收入又有技术的目的。

如今,毕杭的专业合作社里,每天都有50多人干活,他们讲起种葡萄来也头头是道。蒋祥运就是其中之一。从一开始的排水、做棚,做些简单活计,到后来的施肥、打药、驾驶农机,老蒋从零工变成了技术工,工资也由过去的60元一天涨到了120元,老蒋的日子也一天天红火起来了。

“现在遇到旺季时,我们的葡萄销售都供不应求。”毕杭介绍,合作社的葡萄品种有夏黑、阳光玫瑰、春光等,梨的品种有秋月、翠冠等。“他家的水果都好吃,尤其是葡萄,口感好,特别甜。梨也是又大又脆,一口咬下去都是水,甜到心里面。”提到合作社种植的葡萄和梨,颍东区枣庄镇扶贫办主任胡晶晶赞不绝口。

品种优质,销量不愁。目前,合作社的葡萄和梨已销往省内的六安市、安庆市及浙江省等地,每到成熟的季节,都会吸引一批慕名而来的顾客,由于葡萄、梨的产量很大,储存十分不便。为了更好地解决储存问题,合作社于2020年投资300多万在原有冷库基础上再建一座1070平方米的新冷库,大大缓解了储存的压力。

乡村振兴重在产业发展,“种葡萄不是一时心血来潮,而是结合市场与本地土壤、气候等做出的决定。下一步,我会继续扩大绿色种植规模,助力乡村振兴,继续做大做强我们的产业,实现葡萄、梨等水果的新丰收。”提及下一步的打算,毕杭信心满满。(马伟  孙玲玲)

相关推荐
农行定点帮扶倾心相助 鄂伦春特色产业步入发展快车道——“这五年,看山乡巨变”主题调研系列报道之五

2023年,鄂伦春自治旗与农业银行“结缘”,成为农业银行第五个定点帮扶县。两年来,农业银行聚焦鄂伦春乡村特色产业,通过信贷投放、资金捐赠、招商引资、消费帮扶、人才帮扶等,全力推动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持续促进农民增收和产业提质增效。

金融巧筑安居梦:农业银行绘就和美乡村建设新画卷——“这五年,看山乡巨变”主题调研系列报道之四

从水利设施到住房保障,从产业培育到公共服务,在每一个关乎乡村发展和民生改善的环节,农业银行始终推动脱贫地区基础设施实现从“有保障”向“高品质”跨越,既补“硬件短板”,也强“功能弱项”,为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夯实根基,持续推动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实现深度衔接、长效发展。

农业银行:金融活水精准滴灌 构筑产业兴旺新图景——“这五年,看山乡巨变”主题调研系列报道之二

中国农业银行始终以金融活水精准滴灌特色产业,筑牢防止规模性返贫防线,激发脱贫地区内生发展动力,走出一条金融助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接续推进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