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经济社会快速发展的五年。随着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升,城市汽车保有量大幅提高,“停车难”日益成为困扰民众出行的顽疾,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问题。发展智慧停车新模式、盘活停车资源、加强停车管理、解决供需矛盾,打造更符合居民日常生活及停车需求的民生工程已成为当今社会共识。
破局“停车难”,人工智能技术构建城市治理新格局
作为城市化进程中的通病,停车位缺口大、供需矛盾集中在北京这样的一线城市尤为突出:“出门5分钟,停车1小时”是不少有车一族的真实写照,商场、医院、学校、交通枢纽等地点更成为停车难、交通拥堵的重灾区,城市交通压力与日俱增。而在北京实施道路停车电子收费改革之前,人工收费模式所带来的乱收费、现场议价等停车管理现象,更是影响居民出行体验的首要问题。
为此,北京市多措并举破解停车难题:在增量上通过增加建设立体停车库、新增共享停车位破解供需矛盾;存量上则引入智慧停车管理方式,盘活现有停车资源。
2019年,北京市开展道路停车电子收费改革,采用高位视频设备“AIPARK天眼”为管理设备,以人工智能技术实现智慧停车管理,同时赋能违停管理、交通综合治理、四小车治理、重点治安防控、市政综合管理等领域,实现“经营性收费”向“政府非税收入”转变、“人工现场收费”向“电子收费”转变。
改革效果显著。目前,北京道路停车入位率达90%以上。电子收费以其方便快捷的特点,受到市民普遍欢迎,因人工收费方式可能产生的现场议价、黑收费、乱收费等现象得以遏制,收费更加规范、透明;泊位周转率的提高及停车秩序的改善,缓解了停车难及道路交通拥堵问题,切实提升城市道路出行品质,有效增强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而以科技创新赋能城市治理的模式也逐渐推广至全国。
增进百姓福祉,智慧停车列入增城十大民生工程
除了一线城市饱受停车难困扰,三四线城市的停车问题同样迫在眉睫。增城区作为广州市的市辖区,僵尸车、乱停放等现象屡禁不止,交通拥堵问题日益突出,政府曾采取多种措施试图治理停车难题。
2020年,增城区相关管理部门引入高位视频泊车管理技术,从老旧停车场的改造、智能化设备的新建、停车管理系统平台的搭建,全城停车资源的统一管理等领域全面发力,有效解决了停车难题,实现全区静态交通管理能力的强效升级。电子支付、停车诱导、车位查询等功能方便百姓,实现“一个APP畅停全城”;封闭停车场设备升级、数据共享便于管理者科学决策,实现“一个平台管理全城”。目前,增城区智慧停车项目已被列入“增城十大民生工程”,“停车难”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展望十四五,为满足民众日益增加的个性化出行需求,城市管理者及科技企业需各自发挥其市场主体及创新主体作用,以科技赋能智慧停车发展,以更有温度的民生工程打造顺畅、高效、有序的静态交通环境,真正做到还道于民,切实提升民众获得感与幸福指数。(成琳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