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中企投资孟加拉国实现双赢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08-09 09:34:32

新华社达卡8月9日电(记者刘春涛)孟加拉国是“一带一路”沿线重要国家,因其在劳动力成本、投资政策方面具有优势,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将孟加拉国作为投资目的地,并为当地经济发展作出贡献。 

近日,记者走访的位于孟加拉国西部的伊苏瓦迪出口加工区中就有三家中资企业在这里投资设厂。 

2013年,美丽来集团(中国)公司总裁刘胜与来自中国香港、美国的合作伙伴一同在孟加拉国设立假发生产厂,生产各类假发出口非洲、美洲等国际市场。经过4年运营,目前企业在当地已拥有3000多名员工,年销售额2000多万美元。 

近年来,中国国内劳动密集型企业面临工资高企的压力。作为在假发行业经营30多年的业内人士,刘胜介绍说,2008年金融危机后,由于劳动力成本上升,在中国内地的很多同类企业逐渐将工厂转移到东南亚地区。他自己的企业在2011年也陷入经营困难,当年亏损了1000多万元人民币。 

经历企业发展的阵痛,刘胜开始从非洲到亚洲考察工厂选址,最后选择了孟加拉国的伊苏瓦迪出口加工区。他认为这里劳动力充足,发展前景不错。他说,在深圳,美丽来工厂的员工工资每月大约5000元人民币。而孟加拉国工人工资则只有700元人民币左右,成本差距很大。 

在选择孟加拉国设厂的问题上,刘胜还有更深层的考虑。首先,中孟两国交好,当地人对中国人很友好,工人也很勤奋。其次,孟加拉国是世贸组织认可的最不发达国家,其许多产品出口欧洲、美国等发达地区享受关税减免。 

刘胜的工厂生产的假发品种有数千种之多,主要销往非洲和美洲。刘胜介绍,如今工厂接到的订单很多,未来还有计划再设立两个工厂,之后进一步与当地企业合作,在本地做大做强假发行业。 

在同一个经济加工区,中国的上市企业牧高笛也在2013年到此设厂,生产帐篷等户外用品。工厂目前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雇佣500余名工人,年营业额达到1600多万美元,订单已排到11月份。据工作人员介绍,工厂马上要扩大生产规模,这几天就要与园区管理方再签订1万平方米的厂房租赁合同。 

中资企业的到来也为当地解决了棘手的就业问题。孟加拉国人口超过1.6亿,每年有近200万新劳动力进入市场,急需大量就业机会。但是孟加拉国基础设施落后,产业结构不完整,市场无法消化不断增长的就业需求。中国劳动密集型企业的到来,缓解了当地的燃眉之急。 

刘胜回忆自己在加工区办厂初期,计划招收500名当地工人,结果来了2000多人。初期,工厂的工人时常会因营养不良晕倒在车间,这让刘胜感到非常伤心。“经历4年的发展,随着工厂员工生活水平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可以买得起自行车、摩托车,现在厂区内的停车棚都不够用了。”刘胜指着满满的停车棚说。

相关推荐
中企承建孟加拉国地表水处理项目开工

由中企承建的孟加拉国拉杰沙希地表水处理项目4月28日正式开工,项目将有效助力孟加拉国实现可持续发展。

中国与孟加拉国开展电器能效标准合作

近期,孟加拉国工业部高级助理秘书穆罕默德·努鲁·伊斯兰·谢赫先生一行到访中国标准化研究院,参观了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能效水效及绿色化重点实验室。

专访|“中国促进孟加拉国可再生能源发展”——访孟可持续和可再生能源协会主席穆斯塔法

“中国投资和中国经验帮助促进孟加拉国可再生能源发展,欢迎更多中国企业来孟加拉国。”孟加拉国可持续和可再生能源协会主席穆斯塔法·马哈茂德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