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美学者认为中国走出自己的大国之路

来源:日本《朝日新闻》 责任编辑:秦川 2021-04-23 18:02:48

日本《朝日新闻》4月20日发表题为《美中对立会成为新冷战吗?》的文章称,从人权问题到海洋秩序,美中在各领域的紧张局势都有所加剧。世界应如何面对被称为“新冷战”的美中对立局面?历史上,美苏冷战最终因东方势力的自行瓦解而避免了军事冲突。从这段历史中我们应吸取哪些教训?《朝日新闻》编辑委员三浦俊章就相关问题对美国耶鲁大学冷战史专家文安立(奥德·阿恩·韦斯塔)进行专访。 

中国并非昔日苏联 

三浦俊章问:美中对立是不是一种新的冷战? 

文安立答:对美国而言,中国是一个强有力的竞争对手。从经济角度考虑,中国比苏联更具实力,让美国更难对付。 

中国与苏联最大的不同在于,西方阵营切断了同苏联的联系,苏联发展起自己的经济圈。而中国早已融入全球市场,这也正是中国迅速成长为大国的原因。 

另一点不同在于,美苏冷战实际是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之间的意识形态之战。与此不同,中国并未抱有苏联那种将自身意识形态传遍全世界的想法。虽然名为“共产党”,但中共的实际行为带有国家主义色彩。中国看重的是实现本国利益最大化。 

问:如果美中对立不是冷战,那是什么?中国到底想要什么? 

答:如今的世界政局在很多方面同19世纪末的大国对立颇为相似。各国深受国家主义影响,世界并非只有美中两极,而是朝着多极化方向发展。 

中国曾是占据东亚中心的帝国,这对于中国人而言是“自然秩序”。自从清帝国覆灭以来,日本破坏了以中国为中心的东亚秩序,接着美国的霸权也渗透进该地区。中国一直想重获昔日的地位,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想要取代美国成为世界霸主。 

国家主义日渐兴盛 

问:中国是否在挑战传统国际秩序? 

答:现行国际经济秩序帮助中国走向强大,秩序本身并未阻碍中国的大国之路。未来的事情难以预测,但我认为中国如今关注的重点可能是如何在现行体系中分到更大的蛋糕。 

中美两国对立确实带有一定意识形态斗争的色彩。美中政治体系本来就存在不同。中国领导人采取有效的新冠疫情应对措施,坚信中国模式具有优越性。但中国并不打算像苏联那样积极向世界推广自身模式。中国的政策并非受意识形态驱动。中国仅仅是在对抗阻遏其国家利益的别国行为。这或许应该看成古典的大国政治与国家主义层面的对立。 

问:在全球化的现代,为何国家主义却日渐兴盛? 

答:在国民看来,他们所依靠的国家可能在全球化浪潮中遭到淘汰,这让他们感到恐惧。有此种担忧的不只是中国,还有坚持“美国优先”的美国和脱离欧盟的英国。仅从经济角度考虑,美中之间是一种互补关系,应该可以共存。但人们却把国家主义和国家间的力量比拼混为一谈。人们的思维方式无法轻易变得全球化。 

冷战时期,美国构建了国际秩序,有时甚至还会牺牲自身利益维持这一体系。今后即使美国依然保持大国地位,也不会像以前那样。拜登比特朗普更加重视同盟关系,他会同国际社会保持协调,但这都是为了美国的自身利益和遏制中国崛起。 

新的时代已经开始 

问:您如何看待日本在美中之间的位置? 

答:日本现在必须做好思想准备,将长期面临“安全靠美国、经济靠中国”的两难境地。日本同美国保持紧密的外交、安保关系十分重要。这对于日美和东亚都是不可或缺的。与此同时,中国对日本经济的重要性也与日俱增。虽然在安保和经济上很难朝不同方向使劲,但也并非不可能。日本的职责是防止美中紧张局势发展到不可控的地步。如果美中也持相同看法,日本就可实现国家利益。 

问:冷战结束已经30多年了,我们是否依然生活在冷战的阴影中? 

答:不,新的时代已经开始。正如刚才所述,美国依然是重要的大国,但已不再承担维护国际体系的责任。中国也会继续走自己的大国之路,但中国并不是冷战时期美国那样的超级大国,也不具备压倒性的地位。 

正如我们在疫情中所见,世界非常复杂,充满多样性。许多国家的话语权都在增强,美中的影响力是有限的。这并非“冷战2.0”。虽然不知道世界是否在进步,但我们必须弄懂新的世界力学方法论。 

相关推荐
澳学者:中国崛起进程远未结束

自上世纪70年代末中国实行改革开放以来,40多年间西方一直低估中国。

比尔·盖茨:“中国崛起”是“世界的巨大胜利”

微软公司联合创始人比尔·盖茨23日在澳大利亚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国崛起是“世界的巨大胜利”。

外媒述评:中国经济崛起造福全球

分析人士指出,当今中国的经济复兴只是一个开始,而中国的崛起将造福所有合作伙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