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为量子计算贡献中国力量”——聚焦合肥高新区本源量子科学家团队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李芸 2021-04-30 16:14:52

导语:中国的量子计算,是怎样一步一个脚印的迈向世界舞台,占有一席之地?

何为量子计算机?简单地说,当某个装置处理和计算的是量子信息、运行的是量子算法时,它就是量子计算机。

“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量子算力’!”

在蒸汽机时代,马力就是国力;在信息时代,算力就是国力,而量子计算技术是一种颠覆性技术,关系到一个国家未来发展的基础计算能力。本源量子创始人、首席科学家郭国平教授早在15年前,就萌发了心中的理想:“中国,一定要有自己的‘量子算力’!”

当时,量子计算在国内的基础近乎空白,与先发国家差距巨大。光靠学校、实验室和研究院去培养中国的量子计算人才,而没有办法把量子计算机工程化、产业化实现,必定是留不住人才,也没法去国际上和IBM、谷歌、英特尔这样的巨头竞争。

没法和巨头竞争,中国的量子计算产业必然落后消亡;量子计算产业落后和消亡,必将对国家战略安全造成巨大的冲击……

在谈及创业初衷时,郭国平教授说道,“我知道这个事一定要有人尽快去做,否则我们又将再次在量子计算的重大战略上受制于人。我需要慢慢把这支产业化的队伍带起来,把这些人才留下来,为中国的量子计算事业保留下这样一支队伍,未来能够到国际上参加竞争。”

于是,在2017年9月,一家专注研制量子计算机的创业企业——本源量子在合肥高新区诞生了。公司由中国量子信息科学奠基人郭光灿院士与中科大郭国平教授带领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博士团队联合创立。

“如果那时候国内有量子计算企业,我会毫不犹豫地加入的!”

2008年,师从郭国平教授、主攻量子计算的张辉博士毕业,作为量子实验室的开山大师兄,他义无反顾地买了一张回上海的火车票。

既不是没有理想继续从事量子计算行业,也不是没有能力从事量子计算行业,而是当时整个中国根本没有量子计算行业的工作可以找,这是一片荒芜之地。

从那时起,张辉所在的实验室一直遇到这样的窘境,虽然在中科大拥有相关的专业、可以学习相关的领域,但整个中国的量子计算产业是一片空白。

张辉说:“我们这些早期的毕业生,除了极个别的留在实验室继续做科研,其他人基本毕业就失业了,科研成果很难传承,如果那时候国内有量子计算企业,我会毫不犹豫地加入的!”

2018年,了解到导师郭国平创领企业团队在做量子计算,已经在上海从事园区营商工作十年的张辉开始以“编外人员”的身份,帮助本源量子对接外部资源,直到2019年上半年,放弃在上海拥有的一切,到合肥加入本源量子,和导师一起创业。

“为我国科技进步这一共同目标而奋斗。”

十二年前,孔伟成还是中国科大的一名大一新生。本科毕业后,他进入中科院量子信息实验室,研究方向为量子信息。2017年9月,合肥本源量子计算科技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之初,他加入了这个团队,如今已成为本源量子公司的执行董事与量子测控总监,并带领量子测控团队攻坚核心技术。

他所带领的团队是一个充满执着精神的科研团队,成员大多是九零后。孔伟成说,为实现六位超导量子芯片完整调控这一目标,他们团队长期钻研,才得以攻克这一技术难关。“在去年9月12日成功完成六比特超导量子芯片上线云平台前期,我们团队为保障平台上线的稳定奋战了四天四夜没有合过眼。”

孔伟成介绍,我国量子计算机的研发工作起步较晚,和发达国家相比,一直存在差距。但依靠近些年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这个差距正在不断缩小。目前,除了量子芯片方面,本源量子所掌握的软硬件技术已经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研发量子计算机,很多工作都是摸着石头过河,没有现成的数据和先例可以借鉴。因此,研发过程中,很多技术参数需要不断地摸索和调整。孔伟成说,在他们的研发过程中,频繁的实验甚至导致生产设备出现损坏。当然对他们来说,每一次失败都是成功背后的积淀。

“当前量子计算还是一个年轻的领域,能够造福老百姓的成果可能至少需要二十年以上的时间。只有坚持做下去才能把事情做好。”孔伟成充满信心,“我希望在未来五到十年内,通过我们团队的努力,能够让公众看到量子计算技术在某些方面的实际应用,让中国成为世界量子计算创新中心之一,为我国科技进步这一共同目标而奋斗。”

“在今年,团队软件部上线了国产首款量子计算机操作系统本源司南,本源司南能够显著加速量子计算机运行效率,是量子计算机走向实际应用的重要的一步。到这时,有些未来,我们已经能看到了......”孔伟成说道。

孔伟成是胸怀壮志的年轻创新创业者,与他一样的年轻人,本源还有许多。

千里之外奔赴“量子梦”

今年是张嵩昊来到合肥的第三年。2011年,她在哈尔滨读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后的前两年做的是软件开发工作。对于量子,“像是迷一样的存在,就想去深究。”张嵩昊说,起因于大三那年,接触到的量子力学课,“我一直对量子物理很感兴趣,大学期间没事的时候,就会找相关书来看,非常想接触这一块。”

因为一次偶然的机会,在朋友圈看到同学分享的本源量子的招聘链接,张嵩昊心底的那团小火苗又蹿起来了。于是她毛遂自荐,发了一份简历和自荐信给本源量子,“没想到很荣幸获得了面试邀约,当时就感觉自己离梦想又近了一步。”

在收到录取通知后,张嵩昊的父母却不同意,“他们觉得合肥太远了,而且也担心我一个人来这边会受骗。但是对于量子,我一直有关注,中科大在这一领域的实力是非常强的,本源量子又是科大博士团队创立的,所以我相信自己的判断。”面对陌生环境和未知的未来,张嵩昊最终还是说服了父母,带着憧憬奔赴理想。

当前,张嵩昊所在的团队主要负责量子语言的外围开发,团队领导都是专业学科背景出身,“跟他们在一起工作,是一件很激动的事情”,在项目上也常常遇到困难需要克服,“虽然时常加班,但是我喜欢这份工作,因为在与优秀的同事共处时,我能获得更多成长!”

如今本源量子已经成立近四年,逐渐在量子芯片、量子软件、量子测控系统、量子应用等多方位展开布局和技术攻关,“公司在飞速发展的阶段,我作为其中的一份子,更要努力钻研技术,去实现更大的价值。”张嵩昊说道。

为中国赢得量子计算话语权

2020年10月,在由知识产权专业媒体发布的“全球量子计算技术发明专利排行榜(TOP100)”中,本源量子以77件专利跻身全球第七,较上年度提升五位,也是国内唯一进入前十的量子计算公司。

一家成立两年多的科创企业为何专利数量在国内一骑绝尘,并且能与谷歌、微软等国际巨头们竞争?这离不开本源的专利工程师,他们不是科研人员,却同科研人员一样关注产品的技术指标与技术创新细节。

谈到去年的那份榜单,知识产权团队负责人张巧谦虚的表示,作为一份第三方机构发布的榜单,相对还是客观的,本源量子能在专利方面领跑国内企业,主要还是因为公司本身的技术储备与企业战略。

本源的技术团队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与中科院量子信息重点实验室,在公司成立之前已经针对量子计算进行了十多年的研究,所以技术储备深厚。

而公司也致力成为未来量子计算领域的核心专利授权商,本源首席科学家郭国平教授常说,在经典计算时代,我们吃了很多专利的亏。所以,在未来的量子计算竞争中,本源量子哪怕为国家多争取一件专利也是贡献。

作为科技企业的知识产权团队,尤其是量子计算这样一个前沿的领域,本源量子专利工程师们面对的困难不比在实验室里的科研人员小。

“做好公司的知识产权工作不仅需要知识产权专业知识,更需要一定的技术知识与学习创造能力。我们团队经常组织学习,不仅是组内,每次只要有机会,我们都会去参加技术部门的会议。除了研发人员外,我们也是专业论文的读者。”张巧说道。

知识产权围墙的筑建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张巧表示,“目前,本源量子知识产权团队正围绕公司专利的撰写和布局,对各个技术方案进行深度挖掘,以点牵线,进而成面,形成系统的能够提交官方的标准,尽可能有效覆盖和保护公司研发产品的专利。”

本源量子致力于在全球量子计算竞争中为中国赢得话语权,而张巧和她的知识产权团队正在为这一目标砥砺前行。

如今,本源量子团队从2017年的10余人到近两百人,其中研发人员占比超过75%,研究生学历人才超40%,核心研发团队成员均为中科院计算机、物理领域博士,囊括了中国大部分量子计算人才。(原沐一)

【此稿件来源于合作方。本网不对本稿件内容真实性负责。如发现政治性、事实性、技术性差错和版权方面的问题及不良信息,请及时联系。】

相关推荐
合肥高新区:跑出了人才引领发展的“加速度”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大力实施人才强区战略,营造引才、育才、留才、助才的“养人之地”,为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经济社会发展“量质齐飞”,造就了一方源源不断的“活水”。

合肥高新区创新推动“双自联动”建设

近年来,合肥高新区打通科技创新策源地和新兴产业集聚地之间的链接,初步形成具有高新特色的“双自联动”建设路径。

合肥高新区多措并举创建国家级碳达峰试点园区

合肥高新区碳达峰试点正按照“三个目标、五大任务、三大支撑,四大保障”的“3534”工作路径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