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业界:挖掘碳中和大数据的价值 助力产业升级低碳发展

来源:人民网 责任编辑:博玉 2021-05-07 15:40:49

“对碳中和大数据的研究,是时代的产物、是数字经济的成果。”在近日由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发起的碳中和大数据研究院成立活动上,参会嘉宾表示,通过汇集更多的减排技术及碳排放计算工具,有助于连接更广泛的碳排放数据,推进产业结构升级,推进碳排放交易平台发展。

在活动上,全国人大宪法和法律委员会副主任江必新表示,近年来我国不断构建系统的低碳发展制度体系,以强有力的法律制度促进产业结构、能源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的转变,推动公众树立低碳理念、塑造低碳文化、建设低碳社会。

江必新说:“我国目前没有专门的立法,但有一定的碳中和法治实践基础。在国家层面,有三部与之密切相关的法律,即《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了‘大气污染物和温室气体实施协同控制’,《森林法》将‘调节气候’作为立法目的之一,《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支持‘提高应对气候变化能力’的科技成果转化。此外,在2020年12月,生态环境部出台了《碳排放权交易管理办法(试行)》,为全国碳市场建设、运行提供了遵循。”

制定相关法律为实现目标提供基本法律保障是很有必要的。江必新认为,开展碳达峰碳中和立法,可以强化目标的刚性约束和相关制度的法制化,以法律的强制力保障我国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实现。立法还可明确温室气体排放权的法律属性及确权机制,保障我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的有序推进。

除了顶层设计外,利用好新技术对实现碳达峰碳中和也很重要。中国工程院院士武强表示,在大数据方面,“大”不仅是汇总单一方向数据的“大体量”,还要汇集多角度、各行业的数据,“大范围”地寻找、利用和减碳有关的数据。

“在技术资源优化配置上,现在各行各业有关低碳的技术多是零散的,当某个工厂想做减碳优化的时候,缺少量身定制的、整体的减排优化方案和技术,多是针对某个环节进行优化。我们需要平台思维,让有减排需求的企业能快速、直观地找到最优的技术。”武强说。

围绕发挥协会的作用,中国电子节能技术协会理事长黄建忠表示,协会将从政策宣贯、标准建设、资源协助等方面,共同探索全行业节能降耗之路。“我们愿意用数据落实碳标签的推广,用数据落实碳技术成果的转化,用数据落实节能降耗的政策,用数据助力碳中和的目标。”

相关推荐
安徽国有资本向“新”而行 赋能新兴产业升级

在安徽,创新驱动下的新能源汽车、集成电路、人工智能等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新质生产力加速汇聚。安徽打造千亿量级“基金丛林”,引导国有资本向科技创新前沿和产业升级关键领域精准发力,有效推动了全省经济向更高质量、更高能级迈进。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围绕六大产业集群延链补链强链招商引资

近年来,内蒙古呼和浩特市立足资源禀赋,选准主攻方向,重点培育特色鲜明、竞争力强的乳业、大数据产业、硅材料、生物医药产业、清洁能源、现代化工产业等六大产业和现代服务业集群,聚焦新兴未来产业,积极引进产业项目,力推项目快投快建,不断构筑多极支撑的现代产业体系。

陕西安塞区:以营商促“引商”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

地处陕西省延安市北部的安塞区,是“为人民服务”的发祥地、“党员承诺制”的发起地,亦是国家农业现代化示范区、全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连续两年入选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