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百余名中外学者相聚阿拉善探研西夏学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许振威 2017-08-14 10:21:30

新华社呼和浩特8月14日电 (记者赵倩) 12日,第五届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暨黑水城历史文化研讨会在内蒙古阿拉善盟开幕,来自中国、法国、加拿大以及香港、台湾地区70多所高校、文物考古研究单位的150多名西夏学专家学者,将在为期4天的会议中研讨西夏历史文化,分享最新西夏学研究成果。 

西夏王朝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政权,建都在今宁夏银川市,鼎盛时期曾与两宋、辽、金鼎足而立,疆域横跨今宁夏、甘肃、青海、陕西、内蒙古等地,自公元1038年至公元1227年间,历时189年。 

西夏学国际学术论坛每两年举办一届,是国际西夏学最重要的学术交流平台。据西夏学专家、中国社科院学部委员史金波介绍,本届论坛共收到中外学者提交的论文150余篇,为历届论坛中最多的一次。这些论文研究领域广泛,除了佛教文献、语言文字外,社会文书、政治制度、经济文化、出土文物、洞窟造像、绘画艺术、民族关系等,也都受到关注。 

“论文报告和实地探研相结合,许多专家学者通过对西夏文献出土地黑水城的实地考察,来印证西夏历史研究。”史金波说。 

位于内蒙古阿拉善盟额济纳旗的黑水城,是西夏黑水镇燕军司所在地,上世纪初这里出土的大批文献催生了一门新兴的学问——西夏学,目前关于西夏王朝的文献资料也主要来自这里。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也将共赴黑水城“探秘”。 

在12日当天进行的大会报告中,多位国内外专家分享了在西夏学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如史金波阐述了“西夏文社会文书对中国史学的贡献”,法国阿尔多瓦大学中文系副教授罗曼重点关注了“黑水城出土的西夏文医方”,黑龙江大学历史文化旅游学院教授朱桂凤从世界遗产的角度,进一步解读黑水城遗址的多层次内涵。会议期间,与会专家学者还将就“西夏语言文字研究”和“西夏历史文化研究”“西夏文物考古研究”“黑水城文献与历史文化研究”四大领域进行分组讨论。

相关推荐
坦桑尼亚总统哈桑称赞中坦合作成果显著

坦桑尼亚总统萨米娅·苏卢胡·哈桑1日在达累斯萨拉姆出席东非商贸物流中心开业仪式。

“穿越”乡村好去处|古韵新姿间,邂逅非遗风华

安徽呈坎村,坐落于黄山南麓,距今已有1800多年历史。在这里,徽州古建筑层层叠叠,与远山和云雾晕染成一幅水墨画。

全球连线|德国专家:欧中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

德中经济、教育和文化协会主席贝恩德·艾因迈尔近期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表示,今年是欧中建交50周年,在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时刻,欧中更应着眼长远、聚焦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