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接棒移动互联网 物联网产业发展喜中有忧

来源:科技日报 责任编辑:博玉 2021-05-10 10:44:44

在4月底举行的江苏省物联网产业商会成立大会暨第一届第一次会员代表大会上,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院长刘海涛介绍,根据预测,物联网产业将在2025年达到约11%的全球经济占有率,成为接棒移动互联网的下一个产业浪潮。这对于我国物联网产业来说,是又一个大的发展机遇期。

标准先行引领物联网融合发展

记者了解到,江苏是物联网产业先发地区,其核心技术与产业基础全国领先。江苏物联网产业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技术标准先行。至今,仅无锡就主导了12项国际标准、50多项国家标准的制定,承担省级以上物联网研发项目2000多个,计算机虚拟化、多源异构数据处理等多项成果填补国内空白,成为国内外物联网标准化领域的标杆以及全国首个国家级车联网先导区。

特别是近年来,在物联网金融科技领域,由无锡物联网产业研究院牵头代表中国,联合日本、德国、俄罗斯等5个成员国发起制定的全球首个物联网金融科技领域的国际标准已正式发布。在业内人士看来,这些都标志着我国在物联网金融科技领域拥有了国际认可的自主核心技术和解决方案,提升了我国在物联网金融科技国际标准领域的话语权和影响力。

“目前,我国物联网金融科技已经全面转入商业化服务,它能协助金融机构把控金融风险,解决实体制造业尤其是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及融不到资的问题,助力打造高质量供应链、产业链,服务实体经济。”刘海涛说。

物联网整体核心技术亟待加强

据相关专家介绍,尽管江苏物联网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并且正在带动全国物联网产业跨界融合发展,但在核心技术、物联网安全保障能力等方面仍然有所不足,面临着核心设备依赖进口、自主技术缺位、规模化推广难度大等诸多问题。

同时,物联网产业链生态也尚需完善。目前产业链中,中小型企业居多,产品多集中于应用场景领域。企业在传感器、射频识别装置、芯片等产业链上游生态的开发力度不足,特别是掌握低功耗微型化传感器核心研发技术的企业还不够多。

长期从事新型敏感材料特性与传感器应用研究的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研究员、传感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程建功说:“智能传感器是未来智能感知时代的重要基础。传感器技术自主可控,是国家安全的战略需要,也是产业安全的基本要求。”

用刘海涛的话来说,物联网高端领域核心技术未掌握,高端人才不足,生产、封装及测试的自动化、规模化能力低,缺少龙头企业,物联网产业整体水平不高,也从侧面反映出物联网整体核心技术亟待加强。

从顶层做起解决物联网安全问题

“物联网是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高度集成和综合运用,具有渗透性强、带动作用大、综合效益好的特点,推进物联网的应用和发展,有利于促进生产生活和社会管理方式向智能化、精细化、网络化方向转变,对于提高国民经济和社会生活信息化水平,提升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水平,带动相关学科发展和技术创新能力增强,推动产业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意义。”江苏省委统战部副部长、省工商联党组书记顾万峰说。

相关专家认为,目前智慧生活越来越便利,但也暴露出物联网设备的诸多漏洞。这是由我国物联网产业在传输层面核心技术研发能力有所欠缺导致的。因此,如何保障物联网中传输信息数据及个人用户隐私信息的安全,成为我国物联网产业发展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在刘海涛看来,物联网要从顶层做起,高度重视核心关键技术研发,要从整个物联网的感知层面、传输层面以及应用层面进行保护,进一步提升物联网上中下游企业间的协同效应。

相关推荐
首趟“中吉乌”铁公联运国际班列从无锡发车

4月16日上午,江苏首趟采用海关总署出口货物铁公多式联运业务模式的整列国际班列——“中吉乌”铁公联运国际班列从无锡西站顺利发车。

跨越山海 共赴未来——江苏聚力塑造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

2024年,外贸进出口总额5.62万亿元,规模创历史新高;实际使用外资规模占全国近1/6,连续7年稳居全国第一;现有外资企业4.3万家,吸引超八成“世界500强”企业在这里投资兴业……江苏,这片凭海跨江、拥湖枕河的土地,近年来深化改革塑造制度型开放新格局,锚定创新驱动打造发展新优势,强化枢纽建设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要,奋力扛好经济大省挑大梁责任。

家门口“搭车”,江苏企业开拓中亚市场

“中亚班列以其快速、稳定的特点,为企业出口提供了新选择。随着中亚地区还箱点、海外仓及堆场的建设,班列物流效率和稳定性进一步提升。”苏州大田国际货运代理有限公司关务部经理寿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