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2021五道口金融论坛】“双循环”格局下坚持改革开放 专家:中国金融体系有能力抵御外部风险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唐云 2021-05-23 17:24:14

新华丝路北京5月23日电(记者王虎云、韩婕、杨柳)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金融业如何推进改革开放并防范风险,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在22日召开的2021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多位与会人士表示,中国金融业坚持改革开放的同时,应重视防范相关风险,相信中国金融体系有足够能力抵御外部风险。

加快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金融业责任重大。金融业不仅要加强对“双循环”新格局的支持,也要在“双循环”新发展格局进程中实现自身高质量发展。

中国银行董事长刘连舸表示,我国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的开放政策没变,企业、银行也都在积蓄力量,谋划新的发展。在银行支持国际合作方面,他举例说,中国银行提供的中小企业跨境撮合服务,搭建全球中小企业合作服务平台,加深多个国家的企业的交流合作。另外,在打造国际合作新空间方面,银行也需要不断跟进绿色经济、数字贸易、跨境电商等领域。

人民币国际化是中国金融深化改革开放的重要一步。中国金融学会会长、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名誉院长周小川在论坛上表示,人民币国际化更多取决于体制、政策上的选择,更多取决于我国改革开放的进展,而不是取决于技术上的因素。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世界第一大贸易国家,货币的地位应该提高,而且也确实有提高的潜力,”周小川说,一种货币能否被广泛接受,可能取决于一国的经济体量、贸易体量、对外开放程度,不能强求国际上的用户做出选择。此外,全球各个国家隔一段时间都会有金融危机,货币抗冲击的能力也很重要。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复杂的国际经济金融形势也让风险防范工作更具挑战性。比如近两年疫情反复、国际通胀、大宗商品涨价等给国内金融市场带来风险。如何维护金融安全也是众多与会人士共同关注的话题。

清华大学五道口金融学院院长张晓慧认为,在金融领域,为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对经济的冲击,过去一年中部分发达国家向经济注入了天量的流动性,需警惕发达国家货币政策转向可能对我国金融体系产生的短期冲击。在国内经济整体向好但边际动能有所弱化,复苏还不稳固、不平衡的背景下,我们需要密切关注全球资产价格通胀的变化,以及可能随之而来的金融过度杠杆和金融不稳定,做好不同通胀情境下的应对准备,尤其是要妥善管理预期,警惕结构性通胀上升导致部分领域投资过热。

在刘连舸看来,国际形势和市场的变化值得关注,比如近期大宗商品价格的波动,去年美国金融市场熔断等,很多现象确实不是用传统理论能解释的,也不是用简单的周期理论能解释的,金融风险有传染性,我们这方面要吸取经验教训。

“中国要坚持金融行业的开放和改革。”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Michael Spence)表示,所有国家的金融都是有问题的,比如美国,按理说金融体系已经足够成熟了,但是之前出现了次贷危机。目前金融体系在中国的体量足够大,而且监管也具有很大拓展空间。中国的金融体系现在有足够的能力来应对外部的风险。

相关推荐
西安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

4月7日,记者从西安市商务局获悉:今年以来,西安加快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战略链接,通过促进内外贸融合发展、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建设高水平对外开放通道,在内外开放协同中推动内陆改革开放高地建设提质增效。

腾俊国际陆港加速建设“通道+枢纽+网络+平台”的现代物流体系​——服务大通道 畅通双循环

自2022年入选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相关项目以来,腾俊国际陆港开启建设加速度,在运能利用效率、运输服务质量、运营机制可持续等方面明显提升,有力支撑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服务产业链供应链延伸,辐射带动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

推动高质量发展·权威发布丨广西: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市场经营便利地

“打开门就是越南,走两步就进东盟”,广西是我国唯一与东盟陆海相连的省份,是国家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前沿和窗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