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挑战与应对:企业海外并购激增的背后

来源:中国经济导报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6-08-09 11:00:00

最近几年,我国企业海外并购的数量、规模均持续大幅增长。像最新统计数据显示,2016年1~5月,我国企业境外进行的非金融类直接投资,累计达到4792.6亿元人民币(折合735.2亿美元),同比增长61.9%。 

 挑战 

尽管我国企业海外并购发展势头喜人,但从国际投资环境来看,一些不利的“苗头”也逐渐显现:

一是,外媒鼓吹“中国买断全球”。像有的外媒就宣称,我国今年一季度境外并购交易规模达1130亿美元。而统计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企业境外并购项目实际交易金额仅为165.6亿美元,这离“买断全球”显然差得太远。

事实上,我国海外并购还处于起步阶段。即使2015年企业海外并购金额达到创纪录的1210亿美元,也仅占当年全球境外并购金额的6.2%。

二是,违约风险事件频发。今年6月9日,美国私营铁路公司西部快线(XpressWest)表示将终止去年与中国铁路国际公司签署的高铁项目协议。回望近年来情况,这种违约事件已屡屡发生。像2014年墨西哥政府取消中资企业中标的高铁项目;2015年斯里兰卡政府叫停中资企业投资的港口城项目;希腊叫停中资企业参与的港口私有化项目……

三是,提高透明度的压力上升。随着我国在国际并购舞台上的角色日益吃重,我国企业越来越受到交易相关方的压力,被要求提高在所有权架构、融资来源和企业治理等方面的透明度。

四是,审查和监管挑战增多。美国、澳大利亚以及一些发展中国家,纷纷强化了其对外国投资的安全审查政策,使我国企业面临越来越多的审查和监管挑战。

 建议 

针对上述的风险与挑战,笔者对我国企业海外并购未来发展有如下建议:

企业方面  

首先,应提高把握和驾驭国内外经济形势的能力。我国的投资企业一定要全面了解投资目的国的政治、法律、经济状况,并对这些发展变化有准确的判断,以避免经济形势恶化带来不必要的经济损失。

其次,必须制订完整的投资和并购后整合计划。我国企业参与海外投资项目时,应有明确的发展思路,把握好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和经营主业,坚持做自己熟悉产业领域并购,避免一味盲目并购。

再次,控股经营或以较少的投资实现控股目的。我国企业在海外兼并过程中,应尽量避免全额收购,可以采取分步兼并收购的方法,如先入股一定的比例,待经营的前景比较明朗时再进行增资控股。事实上,加大东道国政府参与份额的方式是降低政府违约风险的有效手段之一。

最后,应与当地企业密切合作并重视沟通及文化整合。同时,还应尽量避开能矿等政府违约概率高的行业。

政府方面  

首先,应进一步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使企业真正成为市场经济的主体。

其次,应积极参与国际贸易投资规则制定。在全球层面,应积极维护多边贸易体制,通过呼吁各种自由贸易区的整合以应对国际贸易规则碎片化,避免区域贸易协定成为贸易壁垒;在区域及双边层面,应加强区域合作、推进区域及双边自由贸易区战略,加强在规则议题上的中国声音,争取区域贸易投资规则的话语权;在国内,应推进国内自由贸易区战略,为全面对接重大国际服务贸易规则积累经验。

最后,应增强行政服务功能。

一是通过专门的政府机构或者行业协会,让有境外投资需求的企业了解本国和东道国的境外投资法规、境外投资的操作程序、国际投资风险,协助企业解决境外投资中遇到的问题,及时准确向境外投资企业提供东道国政治动向、经济政策和投资环境等各类信息,帮助企业更好地“走出去”。

二是推动企业组建战略联盟,促进企业之间的沟通、交流与协作,避免恶性竞争与资源浪费。

三是加强对超过一定规模的重大投资项目的关注和跟踪。

四是尽快出台境外投资保护法,建立由对外投资前置审批体系、事后监管体系、投资促进体系、信息服务体系、法律和政策协调体系构成的我国对外投资制度。

五是简化审批手续,制定完善的银行、商务、海关、税务、工商、外汇等监管部门联合协调机制与信息共享平台。

 (作者:黄永富 国家发展改革委国际合作中心学术委员会秘书长)

相关推荐
市场监管总局组织研究“一带一路”域外制度并推动成果转化应用

为高质量服务“一带一路”建设,更好地帮扶我国企业走出去,市场监管总局围绕反垄断、质量基础设施等领域开展了一系列政策研究并积极做好成果转化,对经营主体更好地融入“一带一路”共建国家营商环境打牢基础。

中国“智造”为巴西农业注入科技活力

4月29日至5月3日举行的2024年巴西农业科技展是全球最重要的农业技术贸易展会之一。多家中国企业亮相本届展会,中国“智造”为巴西农业注入科技活力。

中国企业亮相汉诺威工博会 共话创新合作

2024年德国汉诺威工业博览会4月22日至26日于此间举办,记者全程参展后真切感受到本届展会中国元素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