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全国首个“碳中和”工业园区落地福建

来源:东南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06-01 16:49:40

5月28日,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正式获得由北京绿色交易所颁发的“碳中和”证书,标志着该产业园率先实现“碳中和”,成为全国首个实现“碳中和”的工业园区。

厂房的屋顶光伏发电,水蓄冷解决了车间供冷,加紧安装的两台大型风机7月份可并网发电……产业园已成为一个自发自用、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低碳”园区。

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是三峡集团与福建省战略合作项目,将建设海上风电技术研发、设备制造及检测、设备安装及运转、电站运行及维护、人才培养及培训等五位一体的产业集群。按照“智慧园区、绿色园区”的定位,产业园充分利用当地优越的风资源、良好的光资源建设绿色、清洁能源,积极推进智能微网建设。

该智能微网项目包含屋顶光伏、测试风机、储能及微网控制系统等四个部分,其中屋顶光伏项目建设容量8.2兆瓦,测试风机项目装机容量15兆瓦。项目全部投运后年平均发电量为5360万千瓦时,相当于每年节省标煤近6590吨,减少碳排放量约3.8万吨。

“提高绿电消费比例是实现‘碳达峰、碳中和’双碳目标最有效、最可行的路径,而以风电、光伏发电为代表,更绿色、低碳的分散式能源,正逐步成为社会、园区用能补给的新兴形式。我们通过测试风机、屋顶光伏、储能装置的多能互补,借助能源管理系统、水蓄冷等技术打造智能型微电网,最终实现抵消园区所排放的全部温室气体。”长江三峡集团福建能源投资有限公司执行董事、党委书记雷增卷说。

此次“碳中和”认证由中国认证认可监督管理委员(CNCA)批准的第三方机构北京鉴衡认证中心,对园区能源替代、节能减排等手段和措施进行鉴证,并对福建三峡海上风电国际产业园温室气体排放进行核查。根据核查报告,2020年该园区内所有风电产业工厂、入驻服务企业及产业园运营公司生产运营范围内所产生的二氧化碳当量温室气体,通过建设储能与分布式光伏,提高可再生电力使用比例,加强节能管理、注销减排指标的方式实现了“碳中和”。

北京绿色交易所有限公司总经理梅德文表示,首张“碳中和”证书的颁发,将为我国各行业、各产业园区实现绿色低碳发展起到积极的引领示范作用。

相关推荐
福建南平:数字化赋能“大武夷文化旅游圈”转型升级

近年来,福建南平强化区域联动,打造“大武夷文化旅游圈”,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和福建会客厅,以数字化赋能全域旅游升级发展,走出一条独具南平特色的旅游发展之路。

“丝路书香·四海传福”图书巡回展在马尼拉启幕

由海峡出版发行集团与菲律宾华教中心联合主办的2025年“丝路书香·四海传福”图书巡回展启动仪式9月10日下午在马尼拉国际书展福建展馆举行。

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深化外汇管理改革 护航“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近年来,国家外汇管理局福建省分局持续深化外汇领域改革,推动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落地,提升贸易新业态跨境资金结算效率,进一步助力省内企业加强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经贸往来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