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郑州中欧班列实现每日常态化开行

来源:大陆桥物流联盟 责任编辑:顾雯丽 2017-08-16 14:27:25

14日,郑州铁路局圃田车站集装箱货场内4座40吨级龙门吊交相呼应,工人们又开始了一天中最忙碌的时刻,晚上21点36分,总第450列中欧班列(郑州)将从这里出发驶向万里之遥的德国汉堡。进入2017年,中欧班列(郑州)开行频次连续升级,由年初每周“四去四回”到6月的“五去五回”,再到7月的“六去六回”,8月计划开行31列,到达27列,频次密度进一步升级,实现每日常态化开行。

2013年7月18日,首趟中欧班列(郑州)从郑州始发,全年开行13班。这是内地最早实现双向对开的班列。中欧班列(郑州)2014年全年开行78班,2015年全年开行97班,2016年全年开行137列。

从每月1班到每日1班,从时速80公里到120公里,从500公里集货范围到1500公里集货区域,中欧班列(郑州)境内合作伙伴达1700余家,境外合作伙伴达780余家,网络遍布欧盟和俄罗斯及中亚地区24个国家121个城市。

郑州铁路局圃田车站货运负责人陈哲说,开行4年多来,频次加密,速度加快,口岸增多,集货半径增大,运往欧洲的货物从高档衣帽、纺织品到汽车配件、电子产品、工程机械、医疗器械、飞机制造材料、烟酒小食品等共1300余种。

郑州铁路局联合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实施“运贸一体化”战略,创新“互联网+”模式,建立“郑欧商城”电商平台和线下实体展销体验中心,引进50余家企业入驻,进口货源可谓种类繁多、琳琅满目,“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也保障回程中欧班列(郑州)趟趟“爆仓”运行。

陈哲说:“来自英国母婴产品、德国啤酒、汽车、西班牙火腿、哈萨克斯坦面粉等抢手‘海淘货’,全程货源直采、冷链运输,保证质量可控,销售平价,让中欧企业和当地百姓真正享受到‘一带一路’建设带来的实惠。”

中欧班列“重去空回”现象十分普遍,郑州铁路局从优化受理、配车、装车、制票、开车等环节的作业流程,兑现对客户的承诺,畅通运输通道,努力保证列车安全正点,助推“买全球,卖全球”,中欧班列(郑州)从此成为企业眼中的“黄金列车”。

该局不断压缩运到时限,提高管内选车、配送、装运、编组效率,与通过局协商,确保班列安全正点。

在稳定“西进”通道中欧班列(郑州)开行的同时,郑州铁路局打通“东联”通道,相继开行圃田至青岛港、黄岛港、连云港等铁海联运班列,利用“一干三支”铁海公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通过空运与韩国、日本等亚太国家和地区实现铁空、铁海联运,形成以郑州为中心的境内枢纽,物流集疏便捷,班列运转效率凸显。

中欧班列(郑州)货源从2013年河南省内货物占60%到现在省外货源占到80%,通过铁公联运、铁海联运等多式联运方式,过境中转辐射日本、韩国、中国台湾等货物高达20%。

陈哲说:“目前,中欧班列(郑州)全程运行时间已经从最初18天压缩到13天,是海运节省30天左右,大大提高货物的运转效率。”

随着中欧班列(郑州)运货品类增加,客户需要更多的适应货物装载的集装箱。郑州铁路局郑州车务段联合郑州铁路集装箱中心站与郑州国际陆港公司加强合作,一方面投入资金购置冷藏箱,另一方面加强研发,研制挂衣箱、开顶箱、分层箱等特种集装箱。

相关推荐
专访|航空“双枢纽”加速马中合作——访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

马来西亚交通部长陆兆福日前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表示,马中两国共同打造的郑州-吉隆坡航空“双枢纽”,是两国经贸合作及中国与东盟之间“空中丝绸之路”建设的关键战略项目,不仅助推经贸增长与产业协同,还为东盟与中国搭建了更加快捷、高效的联通渠道。

2025金刚石产业大会签约金额超147亿元

据郑州高新区消息,2025金刚石产业大会暨第七届中国(郑州)国际磨料磨具磨削展览会9月20日至22日在郑州举办。活动期间,大会共签约项目30个,金额147.7亿元。

中豫航空集团张明超:推动“双枢纽”模式向全球复制拓展

由马来西亚交通部、河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郑州-吉隆坡“空中丝绸之路”国际合作论坛18日在马来西亚吉隆坡国际机场举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