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风”“电”交加——一个中部城市交出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业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唐云 2021-06-03 14:26:21

新华社南昌6月3日电(记者李兴文、黄浩然、初杭)“借风神器”越长越长、“避雷神器”大显身手……江西萍乡作为赣西工业重镇、中国近现代工业发祥地之一,近年来转型升级让人眼前一亮。

走进江西省萍乡市芦溪县的中材科技(萍乡)风电叶片有限公司,生产线上工人正在模具上给叶片毛坯灌注树脂。这些毛坯成型后将制成68.8米长、最宽处达4.5米的超大叶片。这种由玻璃纤维、环氧树脂等主要材料制成的“借风神器”,安装后正面、侧面、背面来风都能转动发电。

“68.8米是去年生产的最长叶片,而今年已是最短的!”中材叶片公司副总经理文景波欣喜地介绍,环保产业发展,市场需求旺盛,让叶片越“长”越长,今年基地生产的叶片最长的已达到80.8米。生产速度也越来越快,去年三天生产一支叶片,今年已实现日均生产一支大型风电叶片。

自然一片风,人间一片清。“在‘碳达峰’‘碳中和’背景下,环保节能产业大有可为,下一步将继续增强企业创新力、提升产品竞争力,助推高质量发展。”芦溪县委书记刘占纯说。

新兴产业势头起,传统产业发新枝。

记者在中材江西电瓷电气有限公司厂房内看到,全自动生产线上一块块白色瓷土正经过榨泥、成型、修坯、上釉等工序,制成电力工业的重要基础元件——瓷质绝缘子。

“为了抢抓国家布局特高压工程的市场机遇,公司投入1.2亿元对生产线进行智能化提升,降低能耗20%以上,提高生产效率4倍以上。”公司副总经理林百福介绍,集团在萍乡的生产基地可年产15万支棒形支柱绝缘子、300万片悬式绝缘子,占全国市场份额超三分之一。

延续千年制瓷传统、富有瓷土资源禀赋,芦溪享有“中国电瓷之乡”的美誉,工业制瓷历史已逾百年。然而,本世纪初一批粗放生产的工厂,环保不过关、低端产品扎堆,产业发展前景蒙尘。

为了将传统产业从“资源驱动”扭转到“创新驱动”,芦溪立足产业基础,一方面着力招大引强,10余个央企项目相继落地,集聚起电瓷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147家,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条;另一方面加强科技研发,成立中国芦溪高压电瓷电气研究院,电瓷行业涌现34家高新技术企业,获得相关专利330项、国家重点新产品奖2项……

从国家首批资源枯竭型城市到国家第二批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萍乡完成“风”“电”交加的工业作业,交出了一份转型升级新答卷——

在上栗县,花炮厂从540家减少至284家,烟花爆竹行业税收占比从37%降至11%;引进近40家电子信息企业,产业规模突破两百亿元。

在湘东区,引进上海大学、山东工业陶瓷研究设计院和湖南大学等高校科研院所团队开展项目科研攻关,对接14家化工陶瓷企业,形成“企业+研发基地”产业化的创新模式。

在莲花县,通过关停转型,煤矿企业从40多家减至8家,年产煤矿从120万吨下降至22万吨,而引进装备制造、电子信息等新兴主导产业项目50个,总投资额达325.18亿元。

在安源区,占地430亩的人工智能电子信息制造产业园拔地而起,引进落户企业35家,其中规上企业14家,初步形成了自动化设备、灯光芯片、镜头屏幕制造等于一体的产业生态。

数据显示,萍乡原煤开采量已由历史最高1600万吨,下降到去年117万吨;煤矿企业从历史最高的1116家,下降到去年的26家;电子信息、装备制造、节能环保等为主导的新兴产业蓬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20%……

“下一步,我们将继续围绕国家产业转型升级示范区建设,以转换模式改造旧动能,以创新驱动催生新动能,推动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迈向新台阶。”萍乡市委书记陈敏说。

在“风”“电”交加中重生、因转型创新而复兴——更多精彩的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答卷正在中部大地上奋笔书写。

相关推荐
江西新增萍乡至福州铁海联运通道

4月12日,随着汽笛声响,首趟满载着30箱萍乡市本地企业生产的电瓷产品的铁海联运定点专列从萍乡赣西国际港出发,直达福州江阴港。

从积淀中走来:中国装备在全球产业链中展现硬实力

近日,2025年德国慕尼黑宝马展(bauma)举办,全球3500余家工程机械企业齐聚,共探行业未来趋势。本届展会聚焦气候中和、替代驱动、网络化施工、可持续建筑和采矿业挑战五大热点议题,展示出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两区”政策助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

在14日举办的第五届中国国际消费品博览会北京主宾省(市)主题日推介活动中,北京市商务局副局长姚珂介绍了“两区”北京“两区”(“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和“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作为国家级开放平台,以高水平开放促高质量发展,在丰富消费供给、促进消费升级、优化消费环境、提升消费能力上发挥重要支撑作用的相关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