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25%以上

来源:新华社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06-09 14:13:48

新华社上海6月9日电(记者李荣)上海海洋生产总值稳步提升。记者从8日举办的上海市2021年“世界海洋日暨全国海洋宣传日”主场活动上获悉,上海海洋产业布局已经形成,上海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GDP25%以上。

上海市海洋局相关人士介绍,上海市海洋生产总值从2016年的7463亿元增长至2020年的9707亿元,占上海全市GDP的25.1%,占全国海洋生产总值的12.1%,位居全国前列。临港、长兴岛双轮驱动成效明显。

通过国家海洋经济创新发展示范城市创建的深入开展,上海临港逐步成为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区域,海洋科技资源集聚、研发孵化和成果转化等促进效果明显,特种船舶、水下作业配套设备、海底观测探测设备、极地深远海渔业捕捞加工装备等领域形成了较为领先的拳头产品,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科创型企业不断成长,引领带动了深远海高端装备、海洋生物药物等领域的创新突破和集聚孵化。

长兴岛是国家重要的船舶、海洋装备制造基地,集聚了江南造船、沪东中华、振华重工等重要企业,自主研发制造了深远海(极地)科学考察船、超大型集装箱船、液化天然气船、深海钻井平台、重型起重船等高技术船舶和海洋工程装备。上海长兴岛正在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建设,到2025年,“产、城、人、文”为一体的新兴产业空间和生活社区将基本形成,具有海洋文化内涵的“宜居宜业宜创”新型城镇将基本建成,海洋装备产业集群力争达到千亿级,成为上海制造品牌重要承载地、海洋科技创新重要引领地、产城融合发展的重要增长极。

相关推荐
经济大省新亮点丨创新引力更是营商磁力——上海持续成为外商投资热土

今年1月至6月,上海新设外资企业超过3000家,实际使用外资超过85亿美元。截至目前,上海的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外资研发中心累计分别达到1042家和605家。在国际经贸秩序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明显增大的背景下,上海以合作创新引力和营商环境磁力,持续成为全球外商投资的首选地。

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施行

《上海东方枢纽国际商务合作区管理办法》8月1日起施行,对便利境内外人员入区出区、便捷行李物品和货物管理等作出明确规定。

财经聚焦|迈向更高能级!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加速建设

在中央金融委员会6月18日对外发布《关于支持加快建设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的意见》后,一系列金融政策举措渐次落地,推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竞争力和影响力不断增强,能级持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