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广东特殊监管区前4个月出口增长近四成

来源:中新社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06-16 14:49:33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10日介绍,据统计,2021年1至4月,广东省内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进出口2825.75亿元(人民币,下同),同比增长16.3%,占同期广东省进出口总值的11.31%;其中出口1342.38亿元,同比增长39%。

据悉,广东省内海关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抓手,不断优化保税监管模式、拓展保税监管链条、推动保税新业态发展,促进外贸稳增长取得实效。

去年以来,一方面国际运力持续紧张,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内疫情防控和稳增长措施取得成效,企业在手订单增加,对物流和生产时效性要求越来越高。

海关总署广东分署自贸区和特殊区域发展工作处副处长谢越介绍,为支持企业高效运转,海关推出多项举措支持区内企业拓展新的物流渠道。

如海关支持综合保税区出口货物搭乘“中欧班列”,叠加利用“先出区、后报关”“自行运输”“保税货物流转”等措施,通过“陆铁联运”运输方式对接“中欧班列”,打通了保税物流出口欧洲新通道,平均物流时间缩短1/3,成本节省50%以上。

广东省现有综合保税区共有11个,依托综合保税区的政策功能,可以开展全球维修业务。

广东省内海关结合综合保税区布局特点,促进保税维修业务的联动发展,在深圳坪山综合保税区、前海综合保税区实施“保税维修+物流分拨”组合监管模式,发挥两个综合保税区加工制造、保税维修资源,不断推进产业链、价值链延伸。改革后,经前海综合保税区中转的保税维修货物货值即达1.98亿元,较改革前,可降低成本50%,维修周期缩短约2天。

相关推荐
优越自然资源助力广东搭建海洋经济品牌矩阵

优越的自然资源条件为广东建设海洋牧场奠定了生态底子,也为广东海洋经济的品牌矩阵打造提供了丰富的产品支撑。

装备革新+全链赋能 广东海洋牧场打造“鲜品”新名片

随着“格盛1号”“恒燚1号”等一批先进养殖平台相继投产,以及水体自然交换型养殖工船“九洲一号”即将建成,广东正以科技装备为支点,重塑海洋渔业价值链,为“广东鲜品”区域公用品牌注入强劲动力。

广东海洋牧场步入数字化时代 智能装备重塑“蓝色粮仓”

从湛江的“海威2号”智能化养殖平台到台山的千帆数字海洋牧场再到“格盛1号”深海养殖平台,广东正以科技为擎,做优做强海洋牧场,加速培育海洋新质生产力,为打造“海上新广东”注入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