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重庆两江新区多角度着力加快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1-06-17 17:37:41

6月16日,重庆两江新区发布《高标准打造两江协同创新区2021年重点任务》,将从加快要素聚集、强化产业引领、做精科技服务、优化创新生态、加强园区建设五个方面,加快两江协同创新区建设,推动科技创新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助力新区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核心承载区。

着力要素集聚  年内聚集40个研发机构

截至目前,两江协同创新区引进国内外一流高校、科研院所、科技企业、科技创新团队等设立研发机构,累计达到35家。预计到2021年年底,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引进40个研发机构,哈工大重庆研究院、北工大重庆研究院、湖南大学重庆研究院等机构投入运营,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分布式雷达验证试验场、东方红卫星互联网重点实验室、西工大重庆创新中心先进金属材料设计与集成制造重点实验室等一大批重大科研平台加快建设。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继续广泛引进科技创新人才,加快建设一批国家级、市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强化国家海外人才离岸基地建设,常态化举办科创训练营,集聚高端创新人才累计达到1500人。

着力产业引领  探索协同创新、联合攻关机制

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围绕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新型显示、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新材料、通用航空装备等重点领域,支持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行业上下游共建产业创新联合体。

瞄准“卡脖子”关键核心技术,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探索建立企业和院校协同创新联合攻关的机制,积极组织科研院所和企业申报及联合申报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承接科研课题。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把成果产生转化应用作为主抓手,进一步在协同创新区开放各类应用场景,为创新产品提供展示、实验场地,累计落地有效成果转化50项、孵化产业项目50个。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打造一批双创孵化载体,大力引进知名硬科技孵化器机构,推动两江协同创新科技孵化公司、明月湖国际智能产业科创基地等建设科技企业孵化器,完善技术研发、科技服务、成果交易等功能。

着力科技服务  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共享服务

今年内,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建立健全管委会部门、园区平台公司“多对一”服务科研院所的对口服务制度,开展机关青年干部下基层、进园区,通过对口服务、挂职锻炼等方式,为院所和企业办实事、解难题,切实提升服务质量。

两江协同创新区还将建设公共技术服务平台,进一步健全金融服务体系,扎实开展知识产权保护和服务,搭建协同创新区线上科技服务平台,引进和培育一批科技资讯、知识产权、技术评估、技术交易等专业服务机构,推动药科大创新研究院药效学实验室、摩方超精密增材制造共享服务平台等服务型共性技术平台建设,为中小企业提供研发设计、检验检测、样品制造、中试生产等研发共享服务。

着力创新生态  探索建设科技创新新机制

6月1日,2021两江协同创新区·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启动。大赛将对项目落地做好全方位的服务,以“创赛+创投+创育”的模式,通过“真金白银”支持奖励、创业基金与重磅配套措施,保证项目落户有机遇、可发展、能领先。

以此为契机,两江协同创新区将打造明月湖科创品牌,营造浓厚创新创业氛围,办好明月湖国际创新创业大赛、明月湖创新论坛等活动,常态化开展明月湖创新沙龙,加强与天府新区联动,推动两江、天府协同创新联盟建设,联合开展形式多样的双创活动,促进两地科研院所和企业合作开展产学研创新。

着力园区建设  完善高品质生活城市配套

今年4月,西北工业大学重庆科创中心正式建成揭牌,2个月内基本建成5个开放科研实验室,已落地和计划导入两江协同创新区的技术和产品应用中,从高性能金属结构材料精密铸造到关重件残余应力检测,再到航天油箱骨架及航空机匣,几乎都是全球范围内航空航天高端材料领域“卡脖子”技术和关键零部件。

后续,两江协同创新区将进一步加快创新空间载体、基础设施建设,加快联合产业孵化基地和北理工重庆创新中心约50万平方米创新空间载体建设,启动约70万平方米创新空间载体设计,西北工业大学科创中心教学科研基地,明月坊和明月湖协同创新馆等配套设施以及融合创新中心建成投用。

在基础设施方面,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加快明月大道、人高路、六横线等18公里骨架路网城市道路建设,引入分时租赁电动汽车、充电桩试点运营,深化智慧园区建设,加快推进智慧园区二期项目,完善在建区域的光纤宽带网络、5G、物联网等泛在网络基础设施以及物业资产管理平台,初步构建GIS+BIM为基础的智慧规建平台,启动园区综合指挥运营中心建设。

在高品质生活城市配套方面,两江协同创新区将加快完善际华园、龙湾园城市服务配套,提升市政停车、物业管理等公共服务质量,完善公共交通,增加公交线路覆盖,加快推动明月湖智慧酒店建成投用,完善明月渡配套设施,进一步优化环湖步道等自然生态环境打造,加快建设国际社区,布局国际学校、医院。(王松涛、王开云、李青彤 )

相关推荐
西安高新区发布若干举措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4月25日,西安高新区发布《西安高新区2025年“打造世界领先科技园区 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的若干举措》,相关举措从关键技术突破到产业生态优化,从人才引育到成果转化,全方位打通创新链条,助力西安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中国(安徽)科交会征集科技创新成果数量创历史新高

第三届中国(安徽)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交易会将于4月26日-28日在安徽省合肥市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创新主体和投资者将在现场直观感受一个充满生机的创新生态,以及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带来的时代“热浪”与机遇。

中关村论坛期间,陕西专家共话科技创新——为高质量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2025中关村论坛年会期间,西北工业大学资产公司董事长、国家大学科技园主任符新伟,陕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董梅,西安天翼智飞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研部负责人熊江荣分别参加科技转化、人才培养等相关主题的平行论坛,与海内外专家学者共商人才培养大计。3月29日,记者围绕科技人才、技能人才培养等热点话题,对他们进行了专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