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鄂尔多斯经济之五:鄂尔多斯农牧业发展走向现代化

来源:鄂尔多斯宣传部 责任编辑:周懿 2017-09-13 09:28:00

鄂尔多斯农牧业

鄂尔多斯市深入践行“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加快建设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初步走出一条产出高效、产品安全、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现代农牧业发展道路。2016年,全市农业总产值达182.9亿元,比上年增长3.1%;完成农业增加值110亿元,增长3.2%。

一、创新强农

创新驱动,是引领农牧业发展的第一动力。

一是着力完善农牧业服务体系创新。各类服务组织快速成长,服务标准化、集成化水平显著提升。为农牧业的健康发展源源不断注入新活力。

二是强力实施农牧业科技创新。瞄准农牧业科技创新方向,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推进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截止目前,全市农牧业科技人才达到2500人,农村牧区实用人才和新型职业农牧民总量达到5万人。构建起“科技人员直接到户、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的科技创新长效机制,形成以户带户、以户带村的农牧业技术示范推广新模式。农牧业先进实用技术普及率保持在95%以上。农牧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3%。

三是稳步推进农牧业产权制度创新。全面深化农村牧区改革,构建起较为完善的土地草牧场流转服务体系,农村牧区集体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完成外业测量面积411万亩,占总任务的67%;草原确权完成外业测量7445万亩,占总任务的76%。土地草牧场流转面积达870万亩,为新型农牧业经营主体发展适度规模经营奠定了基础。

四是积极探索农牧业经营方式创新。全市培育专业大户2760户、生态型家庭农牧场2330家、农牧民专业合作社5247家,市级以上龙头企业达到295家,其中国家级3家,自治区级62家。

二、协调惠农

协调发展,是现代农牧业内在要求。鄂尔多斯,立足区域实际情况,推动粮经饲统筹、农牧渔结合、种养加一体、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协调发展。

一是围绕农牧业经济“三区”发展规划,重点打造两河流域、西部牧区和城郊接合部农牧业规模化产业基地,推进农牧业生产力布局优化升级,提高农牧业生产与资源环境匹配度。在沿黄河、无定河流域,以肉羊、肉牛、生猪、乳业、家禽獭兔、瓜果蔬菜、饲草料产业为重点,推进种养结合大农业发展模式;在西部牧区,以绒山羊、细毛羊、饲草料产业为重点,积极发展生态效益型现代草原畜牧业;在城郊核心区和沿路沿线,完善、提升设施农业功能,积极发展以休闲度假、赏花品果、采摘娱乐为主的休闲旅游农牧业。围绕增强市场竞争力。“压粮稳经增草”,减少籽粒玉米面积,做优瓜果蔬菜产业,大力发展饲草料种植,逐步优化作物种植结构和比例。2016年,全市农作物总播面积达656万亩,粮经饲比例调整为58∶17∶25。粮食产量连续7年稳定在30亿斤左右。同时,“做优草原畜牧业,做强农区畜牧业”,提升标准化饲养水平,打造草食畜牧业及特色畜禽绿色生产基地,肉牛、肉羊、奶牛规模化标准化饲养比率分别达到60%、80%和100%。全市牧业年度家畜存栏量达到1260万头只,肉、毛、绒、乳总产量分别达到17万吨、1.2万吨、2829吨、16万吨。完善现代渔业园区3.2万亩。打造鄂托克旗螺旋藻产业园,发展螺旋藻养殖3045亩。全市水产品产量达1.5万吨。

二是依托初级加工、精深加工和综合加工,逐步形成“三位一体”的农畜产品加工体系。全市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牧业产业化加工企业达187家,实现销售收入499亿元,农畜产品加工转化率达到63%,支持加工型农牧业龙头企业向一、三产业拓展,发展集文旅农科为一体的农牧业产业化经营,实现全产业链增值。

三是充分挖掘农牧业生态、农耕文化、草原文化、民族历史文化、庭院经济等资源,打造30个农业、文化、旅游、科技“四位一体”、一产二产三产深度融合的美丽乡村,发展市级农家乐、牧家乐127家,建成一批“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特色美丽乡村。

三、绿色兴农

绿色发展,现代农牧业的必要条件。鄂尔多斯着眼食品安全的社会关切,着眼可持续发展的千秋大计,全力提升现代农牧业生态文明水平。

一是大力实施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行动,基本实现减肥增效。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500万亩,肥料综合利用率达到36%,化肥使用量基本实现零增长。

二是稳步推进病虫害监测预警的智能化和数字化,初步实现控药减害。主要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覆盖率超过35%,农药综合利用率达到36%,农药使用量基本实现零增长。

三是持续提升装备现代化和土地集约化水平,努力实现控水降耗。现代农牧业节水基地达到315万亩,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达到0.5,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3%。

四是积极推广残膜回收与综合利用技术,有效实现控膜提效。当年残膜回收率达到40%以上,农作物绿色高产高效技术覆盖率达到50%以上。

五是深入实施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和京津风沙源治理等项目,建成2万平方公里生态自然恢复区,全市草原植被盖度达到52%。

截止目前,鄂尔多斯建成标准化示范区185个,认证“三品一标”产品136个,拥有中国驰名商标5个、自治区著名商标49个。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达到55万亩。建成市旗乡村四级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监管体系。全市监管工作实现“执法监管一张网”,“风险监测一张图”,生产过程可监控,产品质量可追溯。已建成的鄂尔多斯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中心,具备135项检测指标的检测能力。全市主要农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安全”具有可靠的保障。

四、开放助农

扩大开放,是现代农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鄂尔多斯,出台《鄂尔多斯市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设方案》等一系列扩大开放政策,优化投资环境,加强农牧业区域合作,推进呼包鄂协同发展。

一是农牧业重点项目建设势头强劲,成效显著。2016年,引进各类投资主体30多家,落实农业招商引资项目50多个,总投资额20多亿元。

二是在呼包鄂的区域格局中找准定位,建设更具比较优势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加工输出基地。建成大型区域性农畜产品仓储物流中心8处,农畜产品集散地市场66处。拥有农牧业电商企业30家、农村网店577家、农村电商服务站286家。内蒙古西部地区功能完善、信息灵敏、基础优良的绿色农畜产品生产交易中心已初步建成,区域开放型现代农牧业已初具规模。

五、共享富农

共享富农,现代农牧业发展的本质要求。鄂尔多斯,随着现代农牧业的蓬勃发展,农牧民收入水涨船高。

一是积极引导农牧业企业和农牧民通过股份合作、订单合同和价格保护等方式,建立更加紧密的利益联结机制,让农牧民共享产业发展的增值收益,培育农牧民增收新模式。全市龙头企业与农牧民建立紧密联结比例达到43%以上,有效提高了农牧民家庭经营性收入。2016年,农村牧区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5480元,位居全区第二。

二是围绕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到村到户到人的总体要求,实施“六个一批”精准扶贫措施,切实帮助贫困群众尽快脱贫致富。2016年,国家标准线下5220户13047人贫困人口全部脱贫,唯一的自治区级贫困旗——杭锦旗具备退出条件,21个自治区贫困嘎查村全部退出,市低保标准线下低收入人口增收20%以上。

相关推荐
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运

海关总署经过2天的现场考察评估,宣布鄂尔多斯航空口岸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3个指定监管场地通过验收。这标志着内蒙古自治区首个进境水果、食用水生动物、冰鲜水产品指定监管场地正式启运。

202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启幕

​以“新能源、新产业、新生态”为主题的2022鄂尔多斯零碳产业峰会9日在此间启幕。

聚焦四大产业集群鄂尔多斯市出台重磅奖励政策

聚焦四大产业集群鄂尔多斯市出台重磅奖励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