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宿州埇桥区:昔日采煤塌陷区 “变身”新能源基地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8-10 15:45:07

近年来,安徽省宿州市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引进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站,既科学合理利用了废弃水面,同时又充分发挥绿色清洁能源优势,为采煤沉陷区水面综合治理和开发利用探索出了一条新路。

宿州市埇桥区曾是两淮流域重要的煤炭基地,在为国家经济建设作出巨大贡献的同时,也付出了生态代价,形成了十万余亩的采煤沉陷区。为了做好生态系统的修复,在国家和有关部门大力支持下,2017年,中节能太阳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总投资5亿元,综合利用埇桥区朱仙庄镇2100亩采煤沉陷区形成的水面,建设了水上漂浮式光伏发电项目。

中节能太阳能华东区安徽片区副主任于灿介绍,中节能在宿州市建设的这个光伏发电项目,建设容量为70兆瓦,充分利用了2100亩采煤沉陷区水域,整体采用了水上漂浮式方案,达到塌陷区综合再利用。2018年实现并网发电,项目采用了约20万块单晶硅和变电器,将电能输送到国家电网。

漂浮式光伏电站不仅能够让“废水”再生成为全新的电站载体,同时也可最大限度地发挥漂浮光伏的自清洁能力,利用漂浮系统技术,可以降低水面蒸发量、抑制水中微生物的成长,净化水质。此外,还可充分利用水冷作用,解决路面光伏电站遭遇的降温难题。湖水变清,岸边生态盎然,走进漂浮式光伏电站,一派水清岸绿好风光。

于灿表示,水上漂浮电站的建设与所在区域的生态多样化理念相契合,对于重视生态环境的地方而言,将现有水库的资源优势和漂浮电站的绿色技术相结合,对塌陷区的治理将带来深远影响。

2017年以来,埇桥区紧紧围绕“安徽省把支持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作为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加大对国家资源型城市试点、示范的争取力度,多渠道筹措各类专项资金,有效改善资源型城市生态环境、产业结构和居民生活质量。一片片采煤沉陷区脱胎换骨,浴“水”重生,重新焕发出勃勃生机。

项目投运4年来,经历了多次强风极端天气,始终保持安全运行。2020年发电量达8400多万度,远超设计值。于灿介绍,25年全寿命周期预计可发电18亿千瓦时,对当地税收贡献有望达到1.5亿元。(郑彬 张艺)

相关推荐
安徽宿州埇桥区:从“皖北车间”到“世界农田” 埇桥“灌溉卫士”力拓国际市场

宿州市埇桥区政府常态化走访外贸企业,鼓励老企业研发新产品、提升产品竞争力,指导新增实绩企业用足用好各项政策举措。

安徽宿州埇桥区曹村镇:文艺汇演倡新风 移风易俗润民心

近日,一场移风易俗主题文艺演出在安徽省宿州市埇桥区曹村镇小山口村文化广场精彩上演。

安徽宿州埇桥区:雕琢非遗之美 传递劳动精神

李正奎以泥为媒,以刀为笔,在方寸之间精雕细琢,勾勒出乡土中国的质朴温度与厚重深度,为非遗传承与创新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