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天津自贸试验区增设两个联动创新区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1-08-13 11:07:52

新华丝路天津8月13日电(记者王宁)8月11日,中国(天津)自由贸易试验区(以下简称“天津自贸试验区”)在现有三个片区的基础上,挂牌成立天津自贸试验区滨海高新区、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旨在更好发挥国家制度创新“试验田”作用,贡献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试点经验。

天津自贸试验区管委会专职副主任、天津自贸试验区创新发展局局长、滨海新区副区长尹晓峰介绍,谋划推动建设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主要有三方面考虑:在更大范围、统筹更多资源为国家试制度,为申请自贸试验区扩展区域奠定更坚实基础,创新复制推广机制扩大自贸政策外溢性。

尹晓峰表示,天津自贸试验区联动创新区建设聚焦延伸复制、协同创新、自主改革三个层面,对于符合联动创新区发展定位、确实急需的国家事权创新措施,按照“一事一议”原则研究推进,鼓励联动创新区根据实际需求,对相关措施再创新;同时推动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制度创新。例如,高新区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保税研发、细胞治疗临床转化应用等试点,中新生态城联动创新区与自贸试验区同步开展数据开发应用和交易、绿色金融等试点;同时,支持联动创新区发挥自贸试验区先行先试优势,自主开展制度创新等。

关于两个联动创新区与现有的东疆片区、天津机场片区及中心商务片区的关系,尹晓峰指出,双方既通力合作、又错位发展。一方面,两个联动创新区和现有三个片区的发展定位、资源禀赋是错位的,在制度创新和产业培育上也各有侧重;另一方面,在有些创新项目上,可在五个片区内部进行资源整合,发挥各自比较优势,打通产业链、政策链、人才链和创新链,促进整个区域发展。

作为中国北方第一个自贸试验区,截至目前,天津自贸试验区累计实施487项制度创新措施,38项试点经验案例在全国复制推广。今年以来,自贸试验区内企业主体数量快速上升,上半年,自贸区新增市场主体6707户,增长34.9%,注册资本1855.9亿元,增长12.2%。双向投资延续增长势头,合同外资额、中方实际投资额分别增长24.7%和1.6倍。

相关推荐
乘“数”而起——天津培育数字经济发展新优势

当数字浪潮与经济发展深度交融,渤海之滨的天津,正乘“数”而起,在数字经济赛道上打造发展新优势。

上合组织国家共商城市合作交流新机遇

“世界市长对话·上合峰会城市”活动开幕式7月8日在天津举行。来自不同国家的城市市长、驻华使节、智库专家等齐聚天津,共同探讨上合组织国家如何在当前背景下扩大共识,进一步深化互联互通、经贸投资、绿色发展、人文交流等领域的务实合作。

记者手记:当上合组织国家“遇见”鲁班工坊

自2016年中国在境外建设了首个鲁班工坊——泰国鲁班工坊,如今,中国在全球30个国家和地区建设了34个鲁班工坊。其中,在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俄罗斯、巴基斯坦、柬埔寨、埃及等上合组织国家建设了10个鲁班工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