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业务方向混乱补贴减少 社交电商走到黄金时代尽头?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1-08-18 10:47:07

新华丝路北京8月18日电(记者李唐宁)经过几年的快速扩张后,曾经热闹的社交电商赛道尤其是分销类型赛道似乎走到了黄金时代尽头。近日,杭州贝贝集团旗下的社交电商平台——贝店,遭遇数百名供应商上门讨要货款。分析人士认为,社交电商走下坡路背后原因在于平台补贴减少和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随着京东、拼多多、美团和阿里等陆续进入社交电商、社区团购领域,早期的中小社交电商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未来必须优化模式,提升造血能力。

业务方向的混乱 贝店烧钱转型致资金紧张

对于贝店的倒下,一些观察认为认为,其背后原因在于商业模式的不可持续性和业务方向的混乱。

“贝店在发展过程中采用简单粗暴的营销方式拉新,并没有建立起核心竞争力,容易被取代。”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网络零售部主任、高级分析师莫岱青对记者表示,贝店前期规模发展迅速,供应商、店家或是用户都享受到红利。但当社交电商红利过去,贝店规模增长无法上升时,加上回款慢等给商家形成压力,就会产生连锁反应,阻碍其进一步发展。

此外,社交电商用户属于价格敏感群体,与其他看重服务品质、体验的电商群体不同,消费者和商家很有可能会因为补贴下滑而转向其他平台。鲍姆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董事长鲍跃忠认为,贝店的问题在于违背基本的商业逻辑和盲目地扩张:“我认为主要还是商业模式设计本身存在问题,很多平台是把一些手段的工具性东西当成商业模式的本质,这是错误的。”

上海汉盛律师事务所高级合伙人李旻对记者表示,贝店爆雷事件的核心原因是没有明确的业务方向,屡次转型一直在烧钱换发展,导致其资金不足。“从母婴电商到社交电商,再到库存电商,再到如今的新消费品牌希美,它一直处于转型的路上,自身真正的核心竞争力一直没有确定。”李旻说,“集团始终跟随者市场热度走,不断转型过程中,新品牌虽投入大笔资金,但是与行业顶尖仍有距离,旧品牌因为新品牌的资金分流,导致品牌还未盈利或初步盈利就因为资金问题而停滞。”

商业模式不可持续 社交电商成“弃子?

社交电商被认为是借助社交媒介传播途径,以社交互动、用户自生内容等手段来辅助商品或服务的销售行为。流量经济风口带动下,社交电商曾经历了一轮高速发展期。记者从企查查获得的数据显示,十年来,社交电商赛道融资441.06亿元人民币,共362起。2015-2016年间,社交电商赛道的融资遍地开花,每年超过70起,此后的2017-2018年间,拼多多、小红书、云集等争相抢位,2018年的融资金额达到顶峰,共125.21亿元。

但是随后几年间,随着抖音、快手短视频、直播等模式兴起,社交电商逐渐低迷,2021年至今仅发生融资4起。

对于其背后原因,李旻指出了社交电商模式上下游存在的弊端。一方面,上游供应商缺乏核心竞争力,一些平台在类目、品项、成本、价格以及整体品牌差异上,没有形成明显的优势,同时,虽然平台在开发新的自身产品,但是往往平台不是通过推出更多的产品来满足市场需求,而是采取从社会上不断招募到更多的品牌商入驻。长此以往,消费者在不同平台之间衡量,竞品太多之后,平台的吸引力被大大削弱。而在快递时效上也存在问题,社交电商平台交付载体主要还是依托于快递,交付体验比不过京东自建物流体系的次日达,在商品分发的效率上和商品的触达上,则远敌不过直播电商和视频电商。

百联咨询创始人庄帅认为,随着京东、拼多多、美团和阿里等陆续进入社交电商、社区团购领域,早期的社交电商企业面临巨大的竞争压力。综合品类的电商平台将成为社交电商和社区团购的主流平台,并成为零售行业的补充业态。

社交电商需优化发展模式 提升造血能力

无序扩张带来的“暴雷”事件以及新赛道带来的流量瓜分,都在给社交电商“降温”。一位业内分析人士对记者表示,此次贝店事件预示着社交电商行业已经进入洗牌期,激烈竞争的局面下,“有着‘会员电商第一股’之称的云集总市值仅剩1.98亿美元,说明巨头看似稳固,实则难掩疲态,其他创业者的情况更加不容乐观,中小社交电商无以为继,未来必须优化发展模式,提升造血能力。”

鲍跃忠预测,社交电商未来会成为零售形式的一种,但是这种零售形式需要和到店零售、到家零售有机融合起来,才会发挥最好的效用。“如果单纯把它作为一种零售形式,现在来看,不仅是社交电商,到店零售和电商零售都已经开始面临困境,所以社交零售如果单独靠单一的零售形式,那么未来的前景不乐观,几种形式必须要走向融合。”

网经社电子商务研究中心主任曹磊则认为,分销型的社交电商走下坡路,并不意味着整个社交电商走下坡路,除了分销类型,社交团购还有以拼多多为代表的拼购型,以返利网、值得买为代表的导购型社交电商,目前行业仍在如火如荼进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