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两港合一”更便捷 大湾区港口联动更高效

来源:海关总署网站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08-20 14:43:04

图为:关员现场监管首批南海九江与蛇口组合港货物出口 关悦/摄

8月16日16时,3个载有32吨无纺布、PVC薄膜的集装箱在南海九江码头通关后装上驳船,随后运抵深圳蛇口港直接装入国际航行船舶出口海外。这标志着佛山南海九江港在前期对接以南沙港为枢纽港的“湾区一港通”改革后,叠加启动与深圳蛇口港之间的粤港澳大湾区“组合港”联动发展,佛山地区企业进出口迎来全面提速的利好。

南海九江港地处西江主航道,年出口货运量约250万吨,主要服务佛山南海及周边地区的生产型企业、贸易公司、货运代理,当地小家电、陶瓷、家具、钢材、机械设备等制造业在国内享有盛名,拥有广阔的海外市场。由于航道水深不足,大型国际货轮无法直接驶入码头装卸,九江港以往近四成出口货物通过珠江内河驳船运至深圳的海港,办完海关转关手续后才能装上国际航行船舶发运。

此次“组合港”项目的启用,相当于把位于深圳的海港延伸到珠江内河。新的通关模式下,进出口企业在南海九江出口货物时,转关手续精简为“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出口货物在九江码头完成通关手续,可以直接通过驳船运至深圳蛇口港并装上国际航行船舶。

“以往我们需要分别在佛山、深圳两地办理海关通关手续,现在仅需在九江报关,货物运抵蛇口就可以直接登上国际航行船舶,为企业节省了时间,也不需要再到蛇口进行仓储和二次装卸,实实在在便利了企业。”佛山市南海必得福无纺布有限公司关务负责人王玉梅认为,这种新的通关模式不但提升了物流效率,还降低了企业国际物流成本。企业还得以更好地掌握国际航行船舶的船期,预订好出口货物的舱位。

据测算,南海九江与深圳蛇口的“组合港”项目有效降低了企业物流成本和时间成本,出口货物从南海九江港到蛇口港区完成离境,一般可缩短至1-2天,企业综合物流成本可降低30%。货物流转加速,码头场地和集装箱周转效率也进一步提高。

“不论是去年我们对接南沙港开展的‘湾区一港通’改革,还是现在实施的‘组合港’项目,本质都是依托海关监管模式改革创新和信息化系统有效监管,优化货物进出口流程,实现大湾区城市间港口的物流协同和无缝衔接,在功能组合、船舶装卸、数据协同、港口合作的基础上,实现大湾区港口通关一体化和智能化监管。”佛山海关驻南海办事处副主任吴云表示。

为全力帮扶进出口企业恢复正常生产经营,保障外贸产业链供应链畅通运转,广州海关与广州港集团强化关港合作,推出以南沙港为枢纽港、珠江沿江内河码头为支线港的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通关组合新模式“湾区一港通”,自去年在佛山南海试运行,目前已在广东省内广州、佛山、肇庆、云浮、中山等5个地市的10个内河码头推广应用。“湾区一港通”模式下,不同地区、不同关区的沿江港口,通过与南沙枢纽港共享港口代码,实现了进出口货物在港口之间的自由调拨流转,对简化通关手续、提升通关效率、加强港口联动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广州海关相关负责人表示,“湾区一港通”、大湾区“组合港”等改革显著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综合物流服务质量,有利于保障湾区国际供应链顺畅稳定,是海关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支持大湾区发展建设的重要举措。接下来,广州海关还将继续加大与其他直属海关的跨关区合作力度,进一步提升贸易自由化通关便利化水平,助力打造便捷高效的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提高广东制造业在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供应链中的地位,更好地服务广东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

相关推荐
“珠海—巴西”直航航线开通

这条连接粤港澳大湾区与巴西桑塔纳港的海上新通道,不仅将航程缩短30天、综合物流成本降低30%以上,更成为中巴深化贸易互补、拓展新兴市场的战略纽带。

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内通外联”提速“一带一路”经贸合作

今年一季度,粤港澳大湾区港口群的外贸货物和集装箱吞吐量呈现积极的增长态势,尤其是面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进出口成为重要支撑,折射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韧性和活力。

粤港澳大湾区首次自有TIR车辆跨境货物启运

3月31日,深圳企业华鹏飞股份有限公司一辆满载智能电子产品的自有国际公路运输(TIR)系统货车从深圳启程,开赴哈萨克斯坦阿拉木图。这是粤港澳大湾区首次采用本地企业自有TIR车辆开展跨境货运,标志着大湾区与中亚地区互联互通迈上新台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