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西北大学获批建设“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来源:中国新闻网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08-25 10:23:40

西北大学获批建设“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将与中亚国家最高学府和学术机构合作,以丝路沿线文化遗产与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揭示丝绸之路地质构造与环境协同演化机理,阐释东西文明交流互鉴规律。

据介绍,历史上的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通商易货之路,更是中国与世界文明交流思想、增进友谊、共谋发展的见证,科学阐释、保护丝绸之路文化遗产蕴含的丰厚历史价值,对于共建“一带一路”、共享繁荣发展有着深刻启迪。

从1938年发掘张骞墓开始,西北大学就致力于丝绸之路考古。2009年起,西北大学教授王建新率领的学术团队率先进入中亚,在乌兹别克斯坦撒马尔罕盆地、苏尔汉河流域、塔吉克斯坦瓦赫什盆地等地开展考古调查、发掘工作50余次,揭示了丝绸之路多元灿烂、和谐共生的历史文化面貌。

2019年,西北大学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举办的“中乌联合考古成果展”在乌兹别克斯坦国家博物馆展出,用文物唤醒了中乌人民共同的历史记忆与情感,为推动“一带一路”国家人文交流、民心相通作出了积极贡献。

中国-中亚人类与环境“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以“立足丝路、融合发展、促进交叉、引领国际”为宗旨,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吉尔吉斯斯坦民族大学等中亚国家最高学府和学术机构合作,以丝路沿线文化遗产与地质环境为研究对象,聚焦“地质构造-环境变迁-人类发展-文明传承”,揭示丝绸之路地质构造与环境协同演化机理,阐释东西文明交流互鉴规律。

同时,该联合实验室将充分整合丝路沿线地缘、科研和人才优势,强化关键技术研发与集成,创新人才培养机制,以建成集“科研、平台和人才”三位一体的国际一流联合实验室为目标,为推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文明传承、科技繁荣、民心相通提供科学支撑。

据悉,西北大学将在联合实验室这一平台上不断深化“一带一路”创新合作,为推动“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贡献力量。

相关推荐
共同守护“壁上瑰宝”:“中国方案”助力全球石窟寺保护研究

在世界文化遗产龙门石窟所在地河南洛阳,一场正在举行的论坛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柬埔寨、新加坡、日本等10余个国家、国际组织及中国国内的石窟寺保护专家学者,他们就石窟寺保护、传承与价值传播展开交流研讨,共同探索石窟寺保护科学理念和方法路径。

马来西亚舞狮艺术家萧斐弘:狮头之下,是马中文化共同的心跳

“舞狮不仅是传统,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萧斐弘眼神坚定,语气温和。被誉为“马来西亚狮王”的萧斐弘,祖籍中国广东潮州,自小便在鼓点与狮影中长大,如今,他将舞狮从一门家族技艺,打造成横跨马中两国的文化纽带。

《永乐宫壁画艺术特展》亮相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巴黎总部

当地时间24日,《永乐宫壁画艺术特展》在位于法国巴黎的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开幕。展览旨在以永乐宫壁画《朝元图》为代表,展现中国壁画艺术的深厚底蕴,以及中国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方面的创新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