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16年法律援助被纳入民生工程以来,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公共法律服务办(法律援助中心)强化服务举措,增强援助实效,精准推进城乡困难群体法律援助民生工程工作,切实解决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截至目前,全区共受理指派法律援助案件3121件,受援人总数达3200余人次。
相山区公共法律服务办以提高法律服务质量和提升群众满意度为目标,不断加强宣传载体建设,利用“线上+线下”方式,多渠道、多角度开展政策宣讲,建立立体化、多层次、广覆盖的宣传平台,深度推进法律援助民生工程社会知晓率。利用广播电视、微博、镇(居)“法在身边”微信群等不同载体,定期推送法律援助政策解读。依托镇、村公共法律服务站设立政策宣讲咨询窗口,在小区公示栏张贴政策宣传画、悬挂政策宣讲条幅,提高群众的政策知晓率,让群众知道谁能办、怎么办。扎实开展“法律援助”进机关、进社区、进车站、进学校等活动,不断延伸法律援助宣传触角。
加强服务队伍建设,全面落实“一村(居)一法律顾问”和法律援助联络员制度,为村(居)提供专业法律意见、开展普法宣传、直接参与矛盾纠纷案件调处,让群众在家门口尽享优质、专业的法律服务,实现群众意识由信“访”到信“法”的逐步提升。目前已开展法律咨询、法律讲座、法律宣传等活动40余场。同时,推进法律援助工作规范化建设,健全工作运行机制,建立目标考核、责任清单、责任追究等制度,不断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为困难群体撑起维权“保护伞”。
加强工作动态监管,掌握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全面实现案件质量跟踪制,创新服务模式,确保服务质量。严格落实法援案件回访制度,加大案件回访力度,切实了解受援人的意见建议,实现案前、案中、案后全方位监管,不断提高办案质量,切实提升法律援助规范化水平和群众满意度。2016年以来,法律援助案件质量群众满意度达99%。
围绕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区公共法律服务办开展公共法律服务事项进社区,在各社区醒目位置制定安装153块公共法律服务牌,公示服务内容、服务人员姓名、联系方式。建立7×24小时法在身边服务,建设完成实体、热线、网络三大公共法律服务体系,即制作安装并开通24小时法在身边便民服务设施,畅通区、镇(街)法律服务热线,建成区、镇(街)、社区三级公共法律服务实体平台,法律援助、人民调解、律师服务、基层法律等法律服务事项全部入驻12348法网,让群众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都能享受到便捷、高效、优质、专业的公共法律服务。
为切实将推进公共法律服务工作落到实处,区公共法律服务办开展“菜单式”法律服务,面向困难群体征集法律服务事项需求,制定涉及14条法律服务事项菜单,提供精准法律服务。法律服务志愿者根据群众、企业、单位、学校等的实际需要“点单”,实施“菜单式”普法,“量体裁衣”开展送法服务。今年以来,累计开展普法宣传50次,解答法律咨询600余人次。
此外,加大刑事法律援助工作,实现刑事案件律师辩护全覆盖。2021年累计受理法律援助刑事案件共326件,为330余名被告人、犯罪嫌疑人提供了法律援助与法律帮助。
下一步,相山区公共法律服务办将进一步加大法律援助工作的宣传力度,依托各类新媒体做好法律援助公益宣传,探索更多便民举措,加强对公共法律服务站(室)业务指导,使站(室)成为法律援助宣传的前沿阵地、矛盾纠纷调处的前沿哨所,不断方便群众法律援助需求。(俞晓萌 解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