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桐城: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 全力打造幸福河湖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9-10 10:09:23

近年来,安徽桐城市依托牯牛背水库,全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围绕保护水资源、防治水污染、改善水环境、修复水生态等主要任务,压紧压实责任,综合施策、精准施策,积极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人和”的人民群众满意的幸福河湖。

高效推动,完善立体责任链

该市建立市、镇(街道)、村(社区)三级“河长制”组织体系,全市共设立县级河湖长23人,乡镇级河湖长196人,村级河湖长312 人。率先推行“河长+警长”“河长+检察长”工作机制,加强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形成河长、检察长、警长共同管理保护河湖“立体网”。成立牯牛背水库幸福河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多次召开幸福河湖建设专题工作会议,研究部署幸福河湖建设工作。建立“总河长率先抓、各级河长具体抓、水利部门牵头抓、责任乡镇一线抓、联系部门配合抓”工作格局,统筹推进常态化巡查、系统化治理、立体化监控、法治化管护、社会化监督、全民化参与的管护措施,确保水库治理责任全履盖。

分级、分区树立“湖长制”公示牌,分区落实牯牛背水库养护责任人,市级河长每2月巡河1次,镇级河长每月巡河1次,村级河长常态化巡河。加强与农业、林业、环保等部门以及属地乡镇政府、行政村对接合作,加强联防联控联治,严厉打击各类涉河违法行为。截至目前,共开展联合执法行动10余次,出动人员150余人(次)。

该市还线上线下相结合,多种形式普及河湖保护知识。一年来,共张贴《桐城市饮用水源保护办法》《桐城市市区生活饮用水水源地环境保护方案》100余份,悬挂水源保护宣传标语90余幅,利用宣传车进行水源保护相关法律法规宣传230余次,累计向沿河湖群众发放“五清四乱”明白卡30000余张,营造全社会参与饮用水水源保护浓厚氛围。

综合施策,保障优质水资源

严格水资源管理。全面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制定年度水资源配置及用水总量控制方案,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切实做到以水定需、量水而行、因水制宜。2020年全市用水总量3.01亿m³ ,万元GDP用水量为76.69m³ ,比2019年下降12%,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为32.35m³ ,比2019年下降3.5%。

加大水资源监测。在水库建设河道视频监控系统工程,设置一级保护区(水库最高蓄水线高程90.0米以下水域)防护网及视频监控,加大水质保护监测。加强与环保部门沟通联系,实行水质监测实时数据共享,全力保障辖区居民饮水健康及水环境安全,全市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均为100%。

加强水污染防治。实行库面垃圾拦网260米,落实水面24小时巡查,组织清理清运库区水面漂浮物、库岸生活垃圾等,2020年库区水面清理垃圾20余吨。加大库区蓝藻治理,库区内部着重进行蓝藻物理清除,库区周边集雨区加大规模养殖厂取缔力度,设立饮用水源保护区界牌和宣传牌,严把饮用水源保护区内建设项目环保审批关,从源头上控制工业污染排放。2020年,投入水库微蓝藻治理费20余万元,取缔库区周边养殖厂2个,设置区界牌、宣传牌共20余块。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推进农田废弃物综合利用和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加大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力度,源头减少农田尾水污染物排放量,确保水库集雨区汇入水库水质达标。全市畜禽粪污综合利用率达95.59%,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装备配套率达100%。

建管并重,构建健康水生态

加强水源涵养林建设。结合库区周边退耕还林工作,加大库区周边林地补植补造、抚育、低产低效林改造及封山育林力度,提高森林质量,增强森林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功能。近三年来,人工造林2154亩1436718平方米,退化林修复4600亩3068200平方米,封山育林11650亩7.77平方千米,水库管理区绿化治理近4万平方米。

加强水土流失治理。严格落实水土保持“三同时”制度,不断加强水库集雨区范围内生产建设项目监督管理,遏制工程开发建设过程中人为造成水土流失行为,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目前累计督查建设项目85次共32个,发出书面通知26份。2014年,结合中央财政水土保持项目,对水库老溢洪道、大坝背坡三级平台以及背坡坝脚进行水土保持。

加强水生生物养护。成立牯牛背水库水源保护执法中队,结合长江禁退捕行动契机,加大水政巡查力度,24小时全天候水上、陆路相结合,加大库面钓鱼、捕鱼、偷鱼等行为查处力度。2020年收缴鱼竿1200余支、渔网400余斤、鱼盆3只,行政警告1人、治安拘留1人,有效控制了库面偷钓偷捕现象。科学投放一定数量、规格和比例适当的滤食性鱼类及底栖生物,提升库区水生生物多样性。2020年水库成鱼捕捞和鱼苗投放量分别为18万斤和9.9万斤。

人文和谐,打造宜居水环境

加强水源地建设。推进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按照已确定的河湖饮用水水源地分布与空间范围,完善保护区隔离防护,设置警示牌、标识牌,严格控制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区面源污染。目前,牯牛背水库水源地保护区已完成一级保护区490米防护网工程,设置警示标识牌30余块。

加强生活污水治理。深入开展农村环境“三大革命”,建立全市污水处理设施布点体系,进一步规范沿库乡镇生活污水处理。目前沿库2个镇、3个村均结合桐城市农村生活污水处理PPP项目、桐城市城乡环卫一体化PPP项目,开展农村垃圾治理,实施农村厕所改造,环库农村生态环境得到全面改善。

凝聚齐抓共管合力。开展“五清四乱”专项行动,环库各镇组织青年志愿者服务队,定期参与巡河、清理水面漂浮物和河道垃圾等活动。环库各村成立河长制村民自治理事会,吸纳沿库各村民组组长、老党员、老干部及村民代表加入,加大水库巡查力度。发挥党员、村民代表等带头模范作用,引导群众自觉参与到“五清四乱”行动中,构建河长出动、政府推动、部门联动、基层互动“四动”模式,形成干群齐抓共管格局,共同推动实现“水清、河畅、岸绿、景美、人和”的河湖保护目标。(彭旵生   饶桂荣)

相关推荐
新华全媒+|品牌助农、科技强农、生态惠农——2023冬交会亮点扫描

在第26届中国(海南)国际热带农产品冬季交易会场馆里,一个个充满巧思的醒目LOGO,一件件先进的农业设备,一声声模拟雨林鸟鸣的啼叫声,映射出品牌、科技和生态等农业发展新亮点。

大同灵丘县获得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称号

近日,生态环境部发布《关于命名第七批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的公告》,大同灵丘县榜上有名,成为全国第七批104个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之一。

生态矿区“刮大风” 绿染荒山清水流——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矿区生态文明建设观察

现如今,行走在高质量发展前列的国家能源集团神东煤炭,以一系列理念、模式与技术创新,一以贯之推进矿区生态文明建设,创建了以“生态矿区、绿色矿井、清洁煤炭”为特征的大型煤炭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