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六安市金安区:巩固脱贫攻坚成果 推动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9-13 09:41:18

今年以来,安徽省六安市金安区聚焦“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组织振兴”五大主攻方向,聚力责任、政策、产业就业、工作等方面衔接,全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责任衔接落地落实。严格落实“四个不摘”和“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要求,金安区区级成立乡村振兴工作领导小组,党委政府主要领导抓总。推深做实选派帮扶工作,向68个脱贫村、2个乡村振兴示范村、1个乡村振兴重点推进村派驻工作队71支,选派区级驻村干部156名。严格落实“双包”责任,省市区128家帮扶单位充分发挥单位优势,聚焦乡村振兴目标任务,建立帮扶工作机制,7000多名帮扶干部,认真履行职责,主动作为,倾情帮扶。完善效能点评制度,坚持“四不两直”暗访调研,严格兑现奖惩。

政策衔接全面到位。保持现有帮扶政策、资金支持总体稳定,在新政策出台实施前,原有政策一律不变、力度不减。2021年全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计划投入3.9亿元,其中区级专项资金9300万元,较同期不减。出台《金安区重点监测帮扶户主动发现工作机制实施方案(试行)》,建立村民小组主动发现、村级核实上报、乡级核查审定、区级跟踪监测“四级联动”管理体系。对家庭人均纯收入低于6000元和存在致贫返贫风险的脱贫不稳定户、边缘易致贫户,以及因病因灾等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户,及时发现,及时帮扶,动态清零。截至目前,新识别监测对象102户322人,制定帮扶措施640条。同时,稳步落实“三保障”及饮水安全等政策,持续推进问题清零。

产业就业衔接精准长效。构建以金安脆桃、稻虾产业、特色蔬菜、皖西白鹅四大特色产业为支撑,茶叶、中药材、麻黄鸡、霍寿黑猪以及乡村旅游等为补充的“4+4+1”乡村特色产业体系。目前,已对成熟的39个到乡到村产业项目,投入财政衔接资金9971万元,项目总体实施进度已达75%,资金支出进度为60.5%;到户产业项目共10028户,落实资金2153.2万元。全方位推进就业帮扶,通过引导外出就业、开发公益岗位等方式,已就业脱贫劳动力达3.7万人,同比高于去年3.2个百分点。

工作衔接顺畅高效。一体推进中央巡视、国家成效考核、省成效考核和各类监督检查反馈问题整改,制定整改措施37条,于5月底全部整改到位。围绕重点内容,该区乡村三级联动,开展问题集中排查,建立问题、措施、责任、时限“四项清单”,区级实行“一周一调度、一周一研判”,对突出问题进行跟踪督办。截至6月底,全区共排查14万户农户,发现问题560条,制定整改措施836条。聚焦农村地区水、电、路、网等基础设施及医疗、住房、教育、文化等公共服务短板,抓住机遇、提前谋划、精准建库,切实提高衔接资金使用效率和效益,补齐乡村建设短板欠账。(王付春)

相关推荐
陕西横山:精准培训助力乡村振兴

今年,横山区以产业需求为导向摒弃“一刀切”模式,聚焦山地苹果、羊子饲养、水稻种植等特色产业,对种养殖主体开展“定制化”培训,推动农业人才培育升级,以技术赋能激活乡村振兴新动能。

六安金安区翁墩乡:智能养鹅铺就产业振兴致富路

深秋时节,走进安徽六安市金安区翁墩乡郑楼村白鹅智能化养殖基地,7栋标准化鹅舍排列整齐,成群的皖西白鹅在自动投喂系统旁悠闲进食。

六安市金安区:全力守护粮食安全底线

时下正值“三秋”农忙关键时期,六安市金安区扎实推进抢收抢烘工作,全力守护粮食安全底线,确保农时进度与粮食安全“双保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