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安徽蒙城:深化信用村建设 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子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马祥平 2021-09-13 14:09:25

近年来,安徽亳州市蒙城县把信用村建设作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有力抓手,深入推进,取得预期效果,初步呈现出农民增收、普惠金融发展、基层治理提升、基层组织加强的多赢局面。

实行“双组长”制,蒙城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任信用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组长,制定全域扩面深化1+4工作方案,主持召开全县三级干部大会进行动员部署。从组织、金融监管、数据资源、人民银行、农业农村等部门抽调人员成立工作专班,负责日常工作。坚持周汇报、旬推动、月调度,研究破解工作中遇到的难点、堵点问题。从金融机构选派115名金融服务员到村,镇村两级分别成立了工作专班,专门负责信用村建设工作。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将信用村建设开展情况作为乡镇(街道)、县直各单位目标考核的重要内容、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抓基层党建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


蒙城县按照“边开展建设、边发现问题、边解决问题”的思路,针对基层在进行信息采集、乡风文明评议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蒙城县信用村办及时研究,统一答复;针对信息采集员资产价格评议不精确的问题,按照科学、简便、实用的原则,根据市场行情,制定了6个方面72项资产和种养产值评估参考标准,有力推进了信息采集工作的开展。

探索形成了信用村建设“八步工作法”,按照“强化宣传—汇集数据—组建队伍—入户采集—“金口碑”评议—张榜公示—信用评定—挂牌授牌”等八个步骤开展信用村建设。

蒙城县从省定的171项的信用信息数据中实现了134项平台归集,数据归集率达78.4%。通过两轮优化,遴选了4800余名参与过人口普查、经济普查、农业调查的村组干部、新乡贤能人等入户开展信息采集。3400余个初评小组,从支持村级工作、热心公益事业、移风易俗等8个方面入手,对照“三个清单”,严格“加减”分,变评议“软指标”为打分“硬杠杠”。率先在全省全面完成新一轮信用信息采集和乡风文明评议工作。全县32万户经营主体中评定A级以上信用主体23万户,占比71.9%。

蒙城县还创建网上“金融超市”,14种金融产品上线,信用主体有了更多的信贷选择,足不出户就可以办理信用贷款。截至目前,累计为各类信用主体授信43.31亿元,发放信用贷款6.77亿元。组建乡村振兴服务团,落实“信用村吹哨、服务团报到”机制,采取“点餐+送餐”的方式,支持信用主体发展。通过10个重点示范村建设,为乡村振兴探索好路径。制定信用主体激励措施14条,将信用结果与乘坐公交、超市购物、入伍入学、入党入团、就业创业、评先评优等结合起来,将守信得实惠、失信受惩戒融入群众日常生活生产。

蒙城县还通过建设信用长廊、广场、超市,开展信用村建设文艺作品“百村巡演”,引导群众向善向上。建立增信帮扶机制,发挥好村党组织牵头传帮带作用,找出原因,列出问题整改和提升清单,帮扶整改、约谈提醒,教育引导3A级信用主体继续保持信用等级,2A、A级、A级及以下信用主体争取增信。(陶锦涛)

相关推荐
神木以村企结对为路径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2024年,神木通过实施“村企结对强产业·工农融合促振兴”五年行动,全方位布局工业反哺农业、工农融合发展战略,积极探索村企共建模式,以村企结对为路径,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和组织振兴,实现了农业增效、农户增收,为乡村全面振兴注入了强劲动力。

茶香四溢 铺就惠民之路 ——犍为烟草专卖局党支部助力乡村振兴侧记

2024年,犍为县烟草专卖局党支部采用“1234”党建引领乡村振兴工作路径,以“支部党员+终端专员”的模式,对全县范围内的乡镇开展了走访。

“芋”见美好 产业数字化为广西贺州增香

广西壮族自治区贺州市素有“百年菜乡”美誉。贺州香芋更是以“味美、质粉、酥香”的特点闻名遐迩,芋头煲、芋头糕、清蒸芋条都是贺州人如数家珍的“吃货秘籍”,但最具灵魂的还数酥香美味的“香芋扣肉”,让香芋爱好者“芋”罢不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