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全球制造业复苏被多重因素制约

来源:经济日报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09-14 11:16:12

在德尔塔变异毒株疫情的持续冲击下,全球制造业复苏正在放缓,部分地区甚至出现失速。疫情对经济的扰动始终存在,“疫情控不住,经济起不来”绝非危言耸听。东南亚等重要原材料供应和制造业加工基地的疫情加剧,各国刺激政策副作用凸显以及全球航运价格持续暴涨等,成为当前全球制造业复苏的“卡脖子”因素,全球制造业复苏面临的威胁剧增。

9月6日,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报告指出,8月份全球制造业PMI为55.7%,较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连续3个月环比下降,自2021年3月份以来,首次降至56%以下。从不同区域看,亚洲和欧洲制造业PMI较上月均有不同程度下降,美洲制造业PMI与上月持平,但整体水平低于二季度均值。此前,市场调研机构埃信华迈(IHS Markit)发布的数据也显示,东南亚多国8月份制造业PMI持续处于收缩区间,当地经济受疫情影响严重,对全球供应链可能产生较大影响。

疫情持续反复是当前全球制造业复苏放缓的主要因素。特别是德尔塔变异毒株疫情对东南亚国家的影响仍在持续,给这些国家制造业恢复带来困难。有分析指出,东南亚一些国家是世界重要的原材料供应和制造业加工基地,从越南的纺织业,到马来西亚的芯片,再到泰国的汽车工厂,在全球制造业供应链中占有重要位置,如果这些国家持续受到疫情困扰,生产无法有效恢复,势必对全球制造业供应链带来严重负面影响。如马来西亚的芯片供应不足,已经使全球多家汽车制造商和电子产品生产商的生产线被迫关闭。

与东南亚相比,欧美制造业复苏情况要稍好一些,但增长势头出现停滞,超宽松政策的副作用愈加明显。在欧洲,德国、法国、英国等国8月份制造业PMI较上月均出现回落,美国制造业虽然短期内比较稳定,但较二季度的平均水平仍出现明显下降,恢复势头也在放缓。有分析指出,欧美超宽松政策持续推升通胀预期,物价上涨正从生产领域向消费领域传导。欧美货币当局反复强调“通胀只是暂时现象”,然而由于欧美疫情反弹严重,通胀恐怕将比预期的时间更久。

全球航运价格暴涨的因素也不容忽视。今年以来,国际航运业瓶颈问题突出,海运价格持续暴涨。截至9月12日,中国/东南亚—北美西海岸和中国/东南亚—北美东海岸的海运价格均突破2万美元/FEU(40英尺标准集装箱)。由于全球超过八成的货物贸易通过海路运输,海运价格暴涨不仅对全球供应链造成影响,更进一步推升全球通胀预期。价格涨幅甚至让国际航运业都谨慎起来。当地时间9月9日,全球第三大集装箱承运人达飞海运(CMA CGM)突然宣布,冻结运输货物的现货市场价格,其他航运巨头也纷纷宣布跟进。有分析指出,欧美生产链因疫情处于半停顿状态以及欧美超宽松刺激政策等因素叠加,使得欧美地区对日用消费品和工业制品的需求大增,成为推升全球航运价格的主要因素。

总体而言,疫情仍是全球制造业面临的最大复苏难题。同时也要看到,正是中国坚持对疫情的严格控制,不仅确保了在全球范围内率先复工复产,同时也成为目前全球为数不多的制造能力和订单履约有保障的国家之一,对希望尽快摆脱疫情恢复经济的世界而言,是不是有必要借鉴一下中国的成功防疫经验呢?

相关推荐
从积淀中走来:中国装备在全球产业链中展现硬实力

近日,2025年德国慕尼黑宝马展(bauma)举办,全球3500余家工程机械企业齐聚,共探行业未来趋势。本届展会聚焦气候中和、替代驱动、网络化施工、可持续建筑和采矿业挑战五大热点议题,展示出行业正在经历的深刻变革。

中信集团总经理张文武:发挥产融并举综合优势 绘就全球南方共赢画卷

中信集团在与全球南方国家合作过程中,始终基于目的地国家自身产业需求,在优势互补基础上照顾彼此关切,寻求合作最大公约数。

五部门发文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

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等五部门印发的《关于加强人力资源服务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12月11日对外公布,提出加强制造业招聘用工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