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或将成为引领“飞地经济”发展新风口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1-09-16 11:08:11

新华丝路哈尔滨9月16日电(记者邢路续)经过两年多的顶层规划设计、紧锣密鼓的施工建设,由深圳市与哈尔滨市政府主导的对口合作项目深圳(哈尔滨)产业园(以下简称“深哈合作产业园”)将于今年10月开园。截至9月13日,以深哈合作产业园的金字招牌引进企业286家,注册资本101.29亿元。业内人士预计到2022年10月企业入驻率将超过50%。

分析人士认为,深哈合作产业园项目通过“带土移植”深圳团队、深圳体制机制、深圳政策体系、深圳理念、深圳作风和深圳精神,打造深圳的“飞出地”、哈尔滨的“特区”,不断提升哈尔滨新区项目“承接地”的承载能力,深哈合作园区或将成为引领“飞地经济”发展的新风口。

移植深圳模式  打造高标准园区

2019年5月9日,经过深哈两市共同努力,双方签订了《共建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合作协议》。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落户哈尔滨新区,园区由深圳特区建设发展集团有限公司牵头成立合资公司,深圳方面出资20亿元占股51%;哈尔滨新区方面供给10亿元土地,由哈尔滨水务集团投资有限公司注资9.2亿元,占股49%。首个启动项目科创总部22万平方米,由深哈合资公司作为运营主体,复制深圳先进的产业园区服务体制和运作模式,按照市场化方式,打造从创新创业、科创总部到智能制造的全产业链,将深圳经验不折不扣地复制到哈尔滨新区。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投资开发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玉刚说,深哈合作产业园占地26平方公里,核心区1.53平方公里,按深圳市运作模式,采取市场化手段,重点打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智能制造和现代服务业等“3+1”产业体系,将深圳的政策、体制、机制、管理方式、产业生态、人才等嵌入到哈尔滨新区,使哈尔滨新区融入更多的深圳元素。

分析人士认为,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一方面可以拓宽深哈合作园区的融资渠道,在项目资金使用方面更灵活、更便捷,项目建设才能有可持续性,项目运行才能更健康;另一方面采取市场化运作模式,能更好地提高企业的风险意识、赢利意识,不断调整优化产品结构,自觉提升企业的创新服务意识。

陈玉刚说:“为打造高标准深哈合作园区,我们聘请国际、国内一流的团队进行顶层设计,从产业布局的物理空间,到园区的交通、市政、建筑、生态、生产、生活等多方面统筹设计、立体建设,同时在深哈合作园区重点建设科创总部,将研发部门、办公场所、公寓、商务洽谈、展览展示、轻生产等融为一体,打造小型综合体。2019年9月开工到现在已完成投资17.9亿元,在10月就可以开园办公,为入驻企业提供全流程办事服务。”

复制深圳经验  追求高品质落地

哈尔滨市松北区(哈尔滨新区)发改局副局长陈亮认为,深哈合作产业园项目让哈尔滨新区零距离学到了深圳的宝贵经验。哈尔滨新区安排专人专门研究深圳好的政策、模式、经验、做法,然后加以复制,在哈尔滨新区、哈尔滨市范围内加以推广。现在一到深哈合作产业园,就像到了深圳一样,所体现出的完全是深圳的发展业态,许多深圳经验在哈尔滨新区开花结果。

在推动深圳政策和深圳服务企业的理念与做法复制落实方面,哈尔滨新区对标深圳负面清单做法,逐步建立服务企业全生命周期的运营服务体系;在服务企业方面,深哈合作产业园区设立政企服务中心,哈尔滨新区也同步设立政府办事窗口,推进“秒批”和企业办事不出园区,为企业发展提供全要素服务保障,让企业在园区如同到了深圳“特区”,享有同样的创业生态和政策环境。

在政策借鉴与政策落实方面,深哈合作产业园用地施工许可证办理时限压缩,创造了深哈速度;在企业招投标方面,深哈合作园区采取深圳式的评定分离的先进办事方法,先由业内专家筛选、评出哪些企业有投标资质,再由招标单位确定有实力、有潜力的企业中标,这一做法已在哈尔滨市推广。

哈尔滨新区科创产业生态发展研究所所长李红说,通过学习借鉴深圳先进经验,再将这些经验转化成哈尔滨新区的政策推广落实,也为哈尔滨新区经济发展提供优质保证。哈尔滨新区坚持每年从深圳引进至少10项政策加以应用,近三年共引进深圳政策45项。哈尔滨新区出台的“惠企30条”“新驱25条”“黄金10条”等惠企政策都有深圳政策的“烙印”。

加强深哈合作  集聚高质量产业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采取了深圳新型工业用地M0的土地出让方式、出台了进出口及首台套设备税收减免政策、鼓励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探索土地作价出资入股、建立了异地协同审批机制等10余项深圳经验,形成了一个深圳“飞地制造”、深圳“园区复制”、哈尔滨新区“推广”的完整经验路径,形成哈尔滨嫁接深圳经验、引入深圳力量、促进高质量发展的新路子,为产业高质量集聚打下良好的政策基础。

深圳(哈尔滨)产业园区确定的发展目标,一是全力打造黑龙江省的科创中心,聚焦园区产业发展,二是以“龙头”带动产业上下游集聚,建设产业生态圈。目前,园区已签约高新技术企业23家,包括华为鲲鹏、深圳敢为、中科49所、哈船卫星、深圳石墨烯创新中心等;储备重点客户68家,正在积极推进众达硅光、天宇、海克斯康、安世亚太、京东、正泰等企业入园投资,初步形成了新兴产业集中布局、集群发展的态势。

前不久,国家发改委、商务部、科技部等相关领导到园区考察调研,对深哈对口合作品牌效应给予充分肯定。他们认为,在短短两年时间,深哈对口合作释放出极为强劲的牵动作用,产业集聚效果十分明显,深哈合作产业园区发展未来可期。

部分受访人士认为,深哈合作产业园发展模式是我国东部发达地区引领欠发达地区“飞地经济”行之有效的经济运行方式,一方面将促进“飞出地”的政策、项目向“飞入地”集聚,带动“双地”经济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将形成深哈合作新的品牌效应,吸引更多优秀企业到此建功立业。 

相关推荐
文昌与西安两地航天园区签署“飞地经济”合作协议

记者从海南文昌国际航天城管理局获悉,该管理局11月5日与西安国家民用航天产业基地管委会签署友好园区合作协议,拟开展“飞地经济”合作。

沈阳打造“飞地经济”促振兴

沈阳打破原有行政区划限制,加快打造“飞地经济”,探索区域经济合作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