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最高法:为“一带一路”、自由贸易港等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秀环 2021-09-23 20:03:24

新华丝路北京9月23日电 (记者沈寅飞)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刘贵祥在23日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党的十八大以来,人民法院在涉外司法领域加强制度创新和机制建设,各项工作都取得了新的进展:

一是充分发挥涉外商事海事审判职能,服务和保障对外开放,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的合法权益。2016年以来,各级人民法院共审结涉外商事海事案件33万余件,当事人涉及美国、加拿大、日本、韩国等国家及港澳地区。在具体案件审理中,人民法院准确阐释相关国际规则,丰富了国际条约的实践。如在美国布兰特伍德公司申请承认和执行国际商会仲裁院的仲裁裁决一案中,明确外国仲裁机构在中国内地作出的裁决的籍属和执行裁决的法律依据。

二是制定司法解释,健全涉外法治规则体系,统一裁判尺度。先后发布了涉独立保函、外商投资、仲裁司法审查等司法解释,营造公开、透明、稳定的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司法解释,保护海洋生态环境。

三是出台一系列指导意见,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为“一带一路”建设、自由贸易港和自由贸易区建设提供司法服务和保障。建立“一带一路”国际商事争端解决机制和机构,设立第一、第二国际商事法庭,首倡国际商事专家委员会制度。建立一站式国际商事纠纷多元化解平台,吸纳相关国际商事仲裁机构、调解机构参与进来,推动诉讼与调解、仲裁的有机衔接。

四是坚定承担国际条约义务,平等互利开展司法协助。平均每年办理4000余件司法文书送达、调查取证、引渡等司法协助案件,合作范围覆盖全球130多个国家和地区。

五是为国际争议解决贡献中国方案。迄今为止,联合国贸法会判例库已经收录中国法院裁判文书35份。2020年最高人民法院发布的审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指导意见(三)受到联合国大会的关注,并收录进贸法会法规判例法系统。

刘贵祥说,下一步,人民法院将坚持统筹国内法治和涉外法治,服务保障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海洋强国建设等国家重大战略,平等保护中外当事人合法权益,持续推动涉外商事海事审判体系和审判能力现代化建设,深化实施涉外审判精品战略,促进审判质效进一步提升,努力实现涉外商事海事审判再上新台阶。

相关推荐
人民法院40余年累计受理涉外海事案件8.8万件

2013年以来,人民法院累计审理海上货物运输、海上保险、船舶碰撞、船舶修造等纠纷案件30余万件、内河航运纠纷案件2.7万件,有效规范航运市场秩序,促进船舶工业发展,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维护国际贸易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提供有力司法保障。

“永”字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发布活动9月28日在重庆市永川区举行,“永”字从9个候选字中脱颖而出,当选2025“一带一路”年度汉字。

跨越山海绿为桥 中拉携手筑未来——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在京结业

来自拉美和加勒比地区的14名政府官员、专家和学者带着对绿色发展的共同期待汇聚中国,参加由生态环境部应对气候变化司和国际合作司指导、生态环境部对外合作与交流中心主办、“一带一路”绿色发展国际联盟承办的“中拉应对气候变化南南合作能力建设研讨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