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海上丝绸之路的陶瓷传说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邵非 2021-10-13 15:35:15


“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在国博开幕,这是展出的郑和宝船模型。拍摄于2020年9月4日,新华社照片。            

“陶舍重重倚岸开,舟帆日日蔽江来。”明代缪宗周在诗作《兀然亭》中描绘的盛景,带给了我们对景德镇无尽的遐想。            

倘若时光倒流数百年,那么在悠悠昌江之畔,就能见到大大小小的货船停泊靠岸,熙熙攘攘的人群肩扛手提,把装裹得密密实实的瓷器搬上船。再加上周边盛产的丝麻、茶叶、夏布、桐油……一条条满载货物的船只就从这里起锚,沿江而下,浩浩荡荡向着大海进发,开启“云帆高张,昼夜星驰,涉彼狂澜,若履通衢”的新航程。            

相对于轻柔华丽的丝绸,瓷器的确更适合海运。作为压仓重器,景德镇出产的一批批精美瓷器沿着海上丝绸之路“行于九域、施及外洋”,成为历史上中国海外贸易最重要的出口商品。            

据考证,元代景德镇生产的青花瓷曾沿着丝绸之路远销40多个国家和地区。明末到清中期,景德镇已成为中国外销瓷的主要产地,其生产的瓷器开始大规模销往欧美市场,逐渐成为参与全球化进程的“世界商品”。有外国学者估计,明末到清中期,由欧美公司组织运输和销售的中国瓷器,应有3亿件之多。            

无怪乎日本陶瓷学家三上次男会把“海上丝绸之路”称作“陶瓷之路”。美国历史学家罗伯特•芬雷甚至在《青花瓷的故事》中如此描述:16世纪的景德镇瓷,开启了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全球化的浪潮。            

彼时高扬的风帆,见证了海上丝绸之路之兴盛。以丝绸、瓷器贸易为开端,亚、非、欧、美之间的海上大动脉得以打通,由此也将世界各地文明和文化发源地连接在一起。东西文化的碰撞和交融便在陶瓷上绽放出令人惊叹的历史年轮。            

2017年,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前夕,景德镇精心策划的《归来·丝路瓷典》展在北京的中国国家博物馆举行,将来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300多件(套)景德镇生产的外销瓷呈现在中外观众面前。            

一件件承载着中国和世界文化的精美瓷器展品,默默讲述着自中国起航,经古丝绸之路远渡重洋抵达欧洲各地,历经岁月磨砺又回归中国的故事,成为全球化500年历史的生动文化载体。            

在这场展览的策展人、著名文化学者王鲁湘看来,世界上或许找不出哪样东西能够像景德镇外销瓷那样,成为多民族、多宗教、多习俗、多文化共同参与创造的商品载体。            

如今,归来瓷已成为景德镇中国陶瓷博物馆常设展之一,每天吸引着络绎不绝的访客驻足观看。从“克拉克瓷”到“伊万里瓷”,再到“纹章瓷”……这些浓缩了东西方文化极致审美趣味和工匠精神的精美外销瓷,承载的不仅是古老精湛的技艺,更是源远流长的文明,成为景德镇与世界对话的文化符号。            

斗转星移,每一件外销瓷背后都记录着一个美丽的丝路传说。它们是最深沉、最灵动的讲述者——把景德镇的故事,说给世界听。(完)            

2020 年9 月4 日,“浮槎万里——中国古代陶瓷海上贸易展”在国博开幕。这是“碗礁1 号”沉船出水的景德镇窑青花缠枝莲纹盖罐。拍摄于2020 年9 月4 日,新华社照片。            

相关推荐
今年上半年景德镇单晶硅棒出口额2344万元较去年增长6.5倍

近日,在高新区江西汉晶电子材料有限公司,南昌海关所属景德镇海关监管人员对一批价值80万元的单晶硅棒进行现场查验。经海关监管验放后,这批产品将输往韩国。

景德镇辖区首家保税仓库获海关批准设立

近日,景德镇市首家保税仓库正式获得南昌海关批准设立。此次获批的保税仓库位于昌南新区,总占地面积15700平方米,计划于2025年底前投入运营。据测算,该保税仓库预计每年可为本地企业节省税费及物流成本超千万元。

景德镇:“瓷”聚万里宾朋

6月4日,中国陶艺国际夏季进修学院在景德镇陶瓷大学国际陶艺工作室开营,来自美国、土耳其的师生齐聚一堂,共同开启为期30天的陶艺学习与文化探索之旅。连日来,学员们在专业教师和传统匠人的帮助下,学习了中国传统制陶技艺、现代陶艺创作等系列陶瓷课程,并前往博物馆、艺术馆、陶瓷企业等进行文化考察,深入了解中国陶瓷的历史脉络与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