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丝路首页
一带一路国家级信息服务平台

数据支撑企业融资“呼有所应” 打造金融普惠宁波样板

来源:新华丝路 责任编辑:黄新培 2021-10-15 09:12:28

新华丝路宁波10月15日电(记者吕昂)中小微企业融资难、融资贵,根源在于银企信息不对称,银行不愿贷、不敢贷。在国家级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宁波,以大数据技术为依托、服务普惠群体的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以下简称“平台”)应运而生,通过海量数据画像、多跨场景应用,推动金融机构普惠服务流程再造,实现了普惠群体融资需求呼有所应、线上对接,金融机构“抢单”服务、主动挖掘,逐步形成融资对接、信息查询、客户培育、风险防控“四位一体”的全方位、全链条普惠金融服务体系。

图片1.jpg

图为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主页

银行“抢单”服务  小微融资“呼有所应”

由于近期原材料价格上涨,宁波市鄞州溥博机械配件厂负责人为企业流动资金紧张犯了愁。当他来到宁波银行明州支行办理业务时,意外发现大堂里摆着“贷款码”。抱着试试看的心态,他掏出手机扫码申请,没想到当天就有宁波银行客户经理找上门,并很快为他办好了总额度310万元、期限20年的贷易融业务。该负责人表示,“我们小企业很怕银行要求多、手续繁,想不到现在‘扫一扫’就有银行主动对接办贷款,真是解了燃眉之急。”

这款神奇的“贷款码”,背后连通的正是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2018年11月,为缓解银企间信息不对称,提供高效的融资对接渠道,降低普惠金融服务信贷交易成本和风险,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牵头建设上线平台1.0版,并于2020年12月迭代升级2.0版,增加“客户精准培育”和“金融信贷风险防控”等功能,形成对普惠群体从融资对接、信息查询、客户培育到风险防控的“四位一体”全方位、全链条服务体系。

图片2.jpg

图为宁波市普惠金融信用信息服务平台互联网界面

据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介绍,截至2021年8月底,平台服务对象覆盖117万家企业和个体工商户、78万农户。平台为普惠群体提供PC端、宁波“普惠贷”手机APP端、“贷款码”扫码等访问入口,用户可通过简易流程申贷或通过科创等融资专场申贷,随时向一家或多家金融机构线上申请贷款。

图片3.jpg

图为宁波普惠贷APP首页

据负责平台运营的宁波市资金清算中心负责人介绍,银行会主动对接小企业,是因为平台引入了“抢单”机制,最多会有3家银行“抢”同一家客户,服务水平和效率在竞争中自然有了提升。截至2021年8月底,平台已接入73家法人或分行金融机构,开通用户6332个,7×24小时为普惠群体融资提供全流程服务。平台还对金融机构和申贷客户进行双向提醒,跟踪审批放贷进度,并建立回访制度,督促金融机构及时回应融资需求。

凭借精准、贴心的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如今已成为当地许多普惠群体的融资首选。据悉,从2020年初至2021年8月底,累计有35454家企业在平台发布融资需求,其中10842家企业成功获得贷款600亿元。平台跟踪回访3100多次,企业主回访满意率达91%。

海量数据画像打造了解普惠群体的“全景窗口”

平台如何让服务精准到位?关键在于海量数据为普惠群体画像。据悉,平台已采集55个政府部门、司法机关、水电气三类公共事业单位等数据信息,涵盖普惠群体的基本信息、经营信息、财务信息、财产信息、正面信息、负面信息、信用评价等七大类321项、15.2亿条具体信息,为金融机构了解普惠群体的信用状况提供全景式窗口。

依托跨部门数据共享,平台有效实现了“数据多跑路、市场主体少跑腿”。譬如,平台与宁波市住建局、不动产登记中心打通业务系统,能共享不动产抵押查封、不动产套数、产权证验真、限购证明等数据,市场主体在金融机构办理信贷业务时,不再需要提供不动产相关纸质材料。

正是由于平台数据的完整、及时、权威,目前宁波当地大部分金融机构已普遍把在平台查询信用报告、不动产相关信息、企业族谱、担保情况等作为信贷审批流程的必要环节。部分机构还将自有业务系统与平台对接,让平台数据与自有存储数据深度融合,通过自建信贷模型,线上即时发放贷款,大大降低了银行贷前调查成本,也显著提高了放贷效率。

图片4.jpg

图为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工作推进大会

2020年初至2021年8月底,金融机构通过平台查询普惠群体的信用信息达308万次。金融机构普遍反映称,以前需要通过企查查、法院执行网站、税务系统等多个平台查询的信息,现在直接在平台就能一站式查询。据不完全统计,通过平台查询信息使每笔贷款发放时间平均缩短5到7天。

另一方面,平台还围绕信贷风险防控,提供多维度的风险查询和预警推送功能,如大额贷款关联企业预警、不良贷款关联企业预警等,还能提供工商股东变更次数、不动产查封等25项风险参数设置项,触发任一参数项及其组合就将自动提醒金融机构风险管理员。2021年1月至8月,已有70家金融机构设置风险指标模型142个,风险预警累计6716家次,为贷款风险处置提供了及时、可靠的信息。

数据赋能主动挖掘服务普惠群体有“神器”

融资供需信息不对称,既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也不利于金融机构业务发展。有了强大的数据能力加持,平台不仅让中小企业等普惠群体的融资需求“呼有所应”,更让当地金融机构获得了主动挖掘、服务客户的“神器”。

今年6月,平台正式开放了客户筛选功能,唤醒大量的沉睡数据。该功能通过大数据技术,从七大类321项数据中提取43项关键指标,作为金融机构任意组合筛选目标客户的条件。银行在平台上可按照工商登记区域、贷款记录、纳税记录、参加社保记录等条件,筛选出区域内的首贷户或者信用贷、续贷客户拓展名单。短短3个多月时间里,已有42家金融机构累计筛选导出450万户有效对接名单并与之对接。宁波镇海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业务部负责人表示,平台的客户筛选功能大大提高了银行精准获客能力、降低了获客脚底成本,这件“神器”很受一线信贷经理欢迎。目前该行通过客户筛选,成功对接首贷客户330户,并已为其中55户发放首贷融资额7200万元。

此外,平台还利用存储的海量数据,支持金融机构按照自身的服务对象和风险偏好,以“可用不可见,数据不出域”的模式建立获客模型,并批量获取营销的白名单、灰名单和黑名单。截至8月末,已有6家金融机构在平台开发和部署模型,有10家金融机构有意向在平台部署模型,为进一步扩大普惠群体的融资覆盖面提供技术支撑。

宁波银行零售公司部有关负责人表示,小微企业公开信息少、获取成本高,银行以往只能“地毯式”搜索,难以精准营销。现在平台为银行免费提供了海量、完整、权威的数据,还能自定义条件筛选客户,并交叉验证资信情况,这让银行服务小微企业的底气更足了、效率更高了,银行自身的业务也实实在在提升了。

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中心支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当前正逢宁波市普惠金融改革试验区建设、政府数字化改革方案加快推进和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发展战略实施的叠加期,平台将不断迭代升级,加大金融领域普惠群体高频次多跨应用场景建设,让数据“多跑路”、普惠群体“少跑腿”,努力在流程再造、业务重构、制度重塑方面寻求新突破,为宁波打造高质量数字普惠金融生态圈提供重要金融基础设施,为全国普惠金融改革提供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

相关推荐
巴西文协与宁波市侨联代表团举行座谈会

当地时间11月20日,正在巴西访问的宁波市侨联代表团与巴西华人文化交流协会在里约热内卢举行座谈会。

宁波舟山港:积极融入“一带一路”建设 不断巩固枢纽港地位

​今年上半年,宁波舟山港货物吞吐量达6.79亿吨,同比增长6.0%,集装箱吞吐量1768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2%,运输生产实现稳中有进。

中外港航界人士齐聚宁波共话合作新机遇

“我们希望与中国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这就是我们与浙江省海港集团签署合作协议的原因。”德国威廉港集装箱码头和物流园区总裁安德雷亚斯·布尔温克说。